這是番茄(LYH)的部落格,目的是儲存我的思考過程、與他人討論的想法、記錄各種實驗,內容絕對原創,盡力保持客觀嚴謹,但時常缺乏他人的校訂,歡迎任何人評論、討論,早期(2013以前)的文章大部分缺乏文獻回顧。
2009/07/28
直覺、理智、本能
理智顧名思義,就是用理性思考的智慧,基本上理性思考要完全(或幾乎)排除掉感情的因素(至於感情方面可以轉移到第六感),理性思考也牽涉到邏輯判斷,在常見的情況下男性會比女性還多(這又牽扯到大腦皮質的不同),基於這是個十分簡單的概念就不再冗述。
本能,又可以稱作天性,若要以潛意識來比喻,理智就是前意識,直覺就是無意識,而本能則是集體潛意識。也就是,本能是許多人與生俱來的,或許不能共同被發現也不能完全做出區別,但基本上都是存在的。生物的基本活動現象就是求生、覓食、求偶、交配,這都是本能所驅使而不需要經過學習(當然在此不討論經過學習而加強的本能行為),若是將本能行為發揮到極限或許可以超出直覺與理智所及。
這邊簡單的先做出區別與少許補充,日後也許會再增加。
總之,直覺像右腦,理智像左腦,本能像腦幹。
直覺像無意識,理智像前意識,本能像集體潛意識。
直覺是情感,理智是邏輯,本能是天性。
若直覺是文科,理智是理科,本能就像寫名字。
淺見。
2009/07/27
小數換算分數缺陷(10/05版)
舉例換算0.8循環。設S=0.888...也就是0.8循環,則10S=8.888...也就是8.8循環,兩式相減10S-S=9S=8(因無限循環節8已被相減掉),故S=8/9(九分之八),這是正確的,8除以9確實等於0.888...循環。
公式:小數點後數字-小數點後非循環節數字/n個9 m個0(n為循環節個數,m為非循環節個數)。
這是我在試的時候無意間發現的或許是公式的缺陷或例外,提出來希望有人知道為什麼。
換算0.9循環以相同方法,設S=0.999...也就是0.9循環,則10S=9.999...也就是9.9循環,兩式相減10S-S=9S=9(因無限循環節9已被相減掉),故S=9/9(九分之九)=1,因此得到結論,0.9循環=1。
這…為何?
---980802
至今都想不出來,似乎也沒有人確實知道原因,我去問了老師,卻還是很難解釋為什麼。
簡單來說0.9循環應該是除了1以外最接近1的數字,但卻既不是1又不是0.9。
正確來說,0.9循環無法用分數來表示,應該這麼說吧,很奇怪,不管用公式或利用原理都只是得到1。
或許會有更好的解釋,但是暫時,0.9循環是沒有分數的形式的。
有知道詳情的人還請補充說明,謝謝。
---980813
感謝五樓的回應,這讓我產生新的想法。
假設0.9循環=1,用同樣的方法兩邊先同乘10倍在減掉原數,變成9=9,這似乎可以證明0.9循環=1?
還是不暸。
---980821
再次感謝五樓匿名網友的補充,根據他的說法,0.9循環=1是正確的(請自行到回應中看),我暫時也這麼認同,但是沒辦法完全肯定,因此會先保留,有更好的解釋會再提出,有其他想法的人也歡迎發表,謝謝。
---980822
感謝 小政學長熱心相助,這讓我產生很大的啟發,我概略的整理一下。
學長強調了一點就是無限到底有沒有限的問題,我在3樓的回應中已經討論過了,但是這實在是個很矛盾的問題,無限循環小數到底有沒有底呢?個人認為並不能當作有底來計算,這已經失去去討論「無限」的意義。
還有一點,就是誤差,也許這種算式中會產生一種誤差,這種講法很特殊,因為似乎否定了此算出帶出的其他等式,但是學長說我們在計算的過程中會忽略掉那些多餘的誤差,只有在0.9循環=1的狀況下才可能注意到。因此這種算法就是突顯出誤差罷了,這種講法我覺得十分合理也頗認同。
最後,基本上,人的理解是有限的,因此不能去討論無限的問題,小政學長:「我們沒辦法對無限去下定義。」
致上萬分感謝,以上說法大部分都是小政學長的提供,我把這種講法整理後提出來,希望沒有理解錯誤的情況,個人對於產生誤差的說法十分認同,至於產生誤差的原因則是人的理解是有限的。以上說法給大家當做參考,如果有任何新的想法會再補充。
---981005
數學第2-2無窮循環小數有提到,看來0.9循環是確實等於1的,但在前文中以刪除方式減掉無限循環節的方式是不夠完備的,利用無限等比級數便可以求出。
設S=0.9循環=0.9+0.09+0.009+...=0.9*10^0+0.9*10^-1+0.9*10^-2+...,帶入公式,公比r為10^-1,首項a為0.9,a/1-r=0.9/1-0.1=0.9/0.9=1。
故證明0.9循環等於1
感想:沒想到這竟然會在數學課提到,不過很早就開始思考這個問題看到時就會有不同的感想,雖然不是自身的頓悟卻也又了解了一種特殊的現象,很明顯人會被所知所侷限住,從小的教育環境便會學習到9不等於1,在這邊便會又陷入此種邏輯,感覺非常嘖嘖,感想結束,此篇到此告一段落。
2009/07/21
「校規」只是少數服從多數
-----------------------------------------------------------------------------------------------------------
「校規」只是少數服從多數
公理,只是一群人訂出來的標 準,這一群人就是「成年人」,社會公理指的就是法律,也就是說,法律是大人們定的,這是依照大人們的價值觀所訂出來的,所以很多人會感覺到:大人不了解我 們。因為大人們的價值觀完全不適合我們,這是因為大人們經驗比較多,也是不可否認的,但是經驗多不一定比較好,反而是小孩的價值觀比較純真,所以這麼來 說,大人們的價值觀更不適合其他未成年人。
為什麼我們得遵守那套大人們 定的社會公理---法律?因為現在社會上很明顯的是成年人比較多,「少數服從多數」,所以法律理所當然的就是大人們訂,也非常的適合大人,但這就是社會的 現實,我們是小孩,卻必須遵守這套成年人訂出來的法律,法律也非常的不適合,因為大人們的價值觀都和我們不同了,怎麼還有可能訂出我們適合的標準呢?也就 是說,「法律」這種東西是完全不適合我們的,但大人們卻逼迫我們認同並遵守,我們卻不得不,這就是社會最該感到可悲的現實!
當然,學校也是個小社會,所 以也有公理,就是「校規」,這也是大人們訂出來的,所以也理所當然的不適合我們。或許有些人會發現,在自己的班級上也有一套班上的公理,這是班上的同學自 己訂出來的,適用於班上所有同學,也是依照所有同學所量身訂做的。雖然這些公理不像法律那樣寫的明明白白,但每位同學都心知肚明,如果注意觀察,很容易就 能發現其實班上同學訂出來的公理很多是不符合法律或校規的,這也同時突顯了法律和校規對學生們的不適合。
在某些班級上,可能就會有那 些專門打小報告的,稱之為「老師的眼線」,其實這是種不利己也不利人的行為,仔細想想,在同年齡層中,才有真正的朋友吧!如果去當老師的眼線,那就是在外 面的社會上交朋友,但是這年齡相距太大,會有真正了解自己的朋友嗎?還不如在班上做好人際關係,因為如果背叛班上的所有同學,那可是會被三十幾個人唾棄, 但只要相信同學、信任同學,那我相信其他同學也會信任這個人。什麼事都去打小報告非常不利,這只會更突顯自己的懦弱與軟弱無力,真正有能力的人,是把事情 處理的又快又好,雖然這很困難,但也不需要做到那樣的完美,至少可以證明自己:我不是那種什麼事都要去打小報告的懦夫!
許多老師也有察覺到這套班上 的公理,更多老師想要去破壞他,因為那套公理對老師、對學校、對社會都沒有益處,因為那是同學們訂出來的,所以幾乎所有老師都想盡辦法要讓它消失,其實這 是不必要的,老師怕的只是麻煩,因為這套公理會違反校規,所以就會讓老師添加麻煩,老師為了減少這些不必要的麻煩,所以想盡辦法的要這套理論消失。其實老 師大可以不管,但如果要管,就應該要用對的方法。大部分的人都知道對錯之分,如果做出了社會上公認的「壞事」,那就依照校規來處分,給予記過等等,這樣同 學們可以認同班上的理論,又可以學習社會的現實,豈不是一舉兩得?但卻不見老師採取這種方法,只會用自以為是「真理」的法律來管理「班級」這個小團體,事倍功半!
最後期望,這個社會現實的一面,能變的更美好!
-----------------------------------------------------------------------------------------------------------
很感謝你有耐心的看到這裡,在這邊放上其中一篇回應,反駁我的,自稱是「老師的眼線」。
-----------------------------------------------------------------------------------------------------------
社會法律昰正確的,我的自由,我的說話方式你無法管,因我沒犯法,沒犯校規,我的朋友多的事,因正義無錯,正義一定會獲勝,萬一沒有公理,那社會不是不成樣,老師眼線又如何,只要在這事上我和我的朋友受到欺侮,我一定會反駁,我要變本加厲,使社會平等、美好。
老師的眼線上
-----------------------------------------------------------------------------------------------------------
或許大部分人的感受都會類似甚至相同,這很正常。
順道一提(離題),在我發了這篇文以後的13天部落格因不明原因(忘)關閉,之後的19天左右增加了一支大過,再7天左右轉學。
純氧自殺
首先在印象中,百科全書上寫的是「深呼吸也可以自殺」。
首先解釋引發人類呼吸運動的是二氧化碳而不是氧,所以當腦幹感應到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減少,就算當時含氧量很高還是會造成呼吸急促。 來自知識+。
但這還不至於解釋為何吸入過多純氧會死,是因為「擴散作用」,當空氣中沒有二氧化碳而是接近純氧的狀態時,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會擴散自空氣中,這時候二氧化碳就是死因了,因為血液中沒有二氧化碳呼吸速度也會減慢到幾乎沒有。 來自知識+。
根據氧化的概念,過濃的氧氣會造成人體快速老化,產生許多過氧化酶以及自由基,兩者的知識請自行搜尋,許多保養品、化妝品都在「抗氧化」,因此可想而知吸入純氧同時也是反保養的效果。
講了這麼多理論,先談談以前我的人體臨床實驗,受試者是:我。
日期是2006.11.6,半夜睡前,以下敘述為2006.11.7的文章以我現在的語言重新敘述版本。
躺在床上用最自然輕鬆的方法,閉上眼睛,慢慢的深呼吸,每次要五秒左右,中間沒有間隔,不吞口水不必嘴巴。
就這樣三十幾次,基本上完全沒有任何快死的感覺,呼吸沒有變快倒是有一點變慢(這應該是正常反應)。不過蠻痛苦的,嘴巴會很乾,有興趣的人自己試試,深呼吸也是很累的。
回到理論,空氣中21%的氧氣很明顯不至於至人於死,但也或許是次數不夠,麻煩有興趣者試試,若是還活著請提供給我思考,死的話記的先寫遺書讓我知道或死後來找我也可。
就我所能理解的範圍,應該是濃度的不足,因此準備去買幾罐氧氣瓶試試(若有人有的話請通知我),但為了讓大家知道我的實驗結果以免後人重蹈覆轍,我會盡量保持不死。
這不是教你自殺,敬請期待,再補充。
---980722
在yahoo拍賣買了三罐純氧氣瓶花了460,請靜待我還活著的好消息。
要寫的這麼詳細只是以防萬一有個一萬我無法向大家說明不能吸入純氧以免前人死了後人也死。
---980723
突然想到氫氧火,既然都找到純氧了,就順便玩個氫氣吧,但是竟然找不到氫氣筒,或許是太危險,所以打算自製,尋找鹽酸中,誰有請提供?
---980803 下午
終於買到鹽酸了,但是鋅粉卻缺貨,找了鋁箔包和鋁罐,產生出來的不知道是什麼只是一直冒白煙,有人知道生活中有什麼易得的金屬嗎?
---980803 傍晚
請問有誰有辦法將收集起來的氫氣加壓然後做成打氣筒那樣?因為直接將氫氣和氧氣混合在一起稱做找死,目前缺:火材、實驗用廣口瓶、鋅片或鋅粉,但是好像偏離主題了,期待氫氧火。
---980803 22:58~23:02
經過剛剛費時四分鐘的實驗,先在此聲明,我還活著。
首先我照著氧氣瓶的說明,將蓋子遮住口鼻,就像氧氣罩那樣,然後吐氣(因為要開始吸氣了),按下去(就像要噴殺蟲劑那樣),吸一口氣,竟然頭暈了,就是眼前一片黑那樣,也許是第一次用的關係?還有一點塑膠的味道(雖然瓶身畫的是森林)。接下來就用正常速度呼吸,吸氣時按著,呼氣放開,這樣大概持續了100多次,倒是沒什麼特別的感覺,不過結束後卻有點喘不過氣的感覺(呼吸要比較大口),就這樣實驗至時告一斷落,或許下次做個打球後吸氧氣的實驗。
總之,我沒死。
---1000211
感謝網友瞧楚提供的資料,大約半年前我問過生物老師這類的問題,那時後獲得的答案也是不會因為不做呼吸運動而死亡,但是一直找不到相關的資料,原來關鍵字是氧中毒,請參閱這篇,氧療與保健,以下為引用。
大氣中氧氣約占21%。人類生活在這樣的環境中,經過漫長的進化適應,人體的各種生理機能已經適應了正常氧含量的環境。如同缺氧打破了人體自身代謝平衡一樣,攝入過多氧氣也會打破人體自身代謝平衡。但是,人體對富氧環境的耐受能力高於其他動物,而且高度富氧的自然環境幾乎不存在,攝入過多氧氣的機會極少。直到高壓氧問世以後,醫學界才發現和證實了過度攝入氧氣的副作用氧中毒。
使用密閉式呼吸面罩吸入高濃度氧(60%以上),而且超過一定時間以後,或在高壓下吸氧超過一定時間,就會引起氧中毒。例如,在2個大氣壓下持續吸氧2小時零5分鐘,可以出現抽搐;在3個大氣壓下,出現拍搐的時間僅是37分鐘;在2.5個大氣壓下持續吸氧7小時48分,在3個大氣壓下持續吸氧6小時20分,可使肺活量減少10%,此時的主要症狀是深吸氣時感胸痛,並伴有咳嗽。
這是由於過量吸入純氧,使20多種含羥基(SH)的去氧醇和輔酶的活性受到抑制以至滅活,因而嚴重影響與氫的轉移有關的代謝過程。過量吸入純氧,還會明顯影響三焌酸的循環,細胞粒腺體中的氧化磷酸化體系被破壞,影響高能磷酸基團的生成過程。還會在被作用的組織中,過多地產生出游離氧。
由於過量吸入純氧,血漿中溶解的氧已經基本滿足了組織的需要,與血紅素結合的氧基本不再解離,因而影響了相當一部分二氧化碳的運輸和排出,促使組織中二氧化碳積聚,酸度增加,也影響正常代謝。
氧中毒造成的影響是全身性的,會對全身身體產生功能性或器質性的損害。由於各器官的敏感程度不同,通常只突出表現在肺及其他表面粘膜、毛細血管;造成中樞神經系統組織損害,還可以不同程度地造成腦神經和肺部、眼睛的損傷,也有造成溶血的可能。
氧中毒的臨床症狀是:臉色蒼白,出冷汗,頭暈、噁心,甚至抽搐;腳痛,咳嗽,呼吸急促。有些患者出現細胞溶血。孕婦發生氧中毒,會使未成熟嬰兒出生後視力下降。
在常壓下吸氧,無論使用單鼻塞吸100%純氧,或是使用密閉呼吸口罩吸濃度低於70%的氧,都是十分安全的,吸氧時間不必限制。如果使用密閉吸氧口罩吸100%純氧,要在24小時內暫停吸氧4次,每次15~20分鐘,間歇時間只吸取空氣。需要注意的是,慢性呼吸衰竭的病人,吸取高濃度氧的時間和濃度應遵醫囑。
在常壓下用鼻導管吸氧,是不可能引起氧中毒的。這是因為,在常壓下用鼻導管吸氧時,由於鼻導管僅置於一側鼻孔中,而且流量較低。呼吸時,一個鼻孔吸進純氧,另一個鼻孔吸入空氣,在鼻腔混合後,氧濃度不會超過50%,所以是很安全的,決不會引起氧中毒。因身體缺氧而給予吸氧治療的患者,更沒有可能發生氧中毒。我們在多年的醫療工作中,從來未見到在常壓吸氧中出現氧中毒的患者;甚至在高壓氧艙中治療的患者,只要嚴格掌握高壓氧的壓力時程極限,也極少出現氧中毒的病例。
整理過後得到的結論:死亡的原因有:粒線體中的氧化磷酸化體系被破壞(這我不是很清楚,大概和ATP分解成ADP的過程有關)、氧氣占據紅血球中的血紅素無法排出二氧化碳。如果依照我原來實驗的方式,我可能要連續吸24小時之後才會出現輕微的咳嗽。
那麼此篇的更新告一段落,十分感謝。
2009/07/16
世界上沒有不可能,凡事都有例外
要進行論證,請先了解,若要證明一件事是對的,需要有條理的分析證明,但若要證明一件事是錯的,只要舉出一個反例即可。要說是規定也可,習慣也行,公理也通,反正就是如此。
「世界上沒有不可能」、「凡事都有例外」是兩個主角。
證明世界上沒有不可能:先假設世界上沒有不可能為真,那麼也就是世界上有可能有不可能,但是因為凡事都有例外,所以世界上沒有不可能也有例外,也就是世界上沒有不可能的例外就是世界上其實有不可能,而不可能的就是世界上不可能找到不可能,因此證明世界上沒有不可能。
若要證明凡事都有例外,請用反證法。假設凡事都沒有例外,那麼世界上沒有不可能也沒有例外,因此世界上絕對沒有不可能,也就是世界上絕對有可能找到不可能,這與世界上沒有不可能矛盾,因次得到結論凡事都有例外。
---980721 補充:
其實這段「解釋」還是有缺陷,也可以說是不合理之處,或是說是有漏洞,但不怎麼期望有人看的出來,意思就是「激將」希望有人可以看出來並且提出或反駁或一起來想想如何讓解釋更加完整。
---981115 更新:
在9~12樓的回應中已提到上文所說的缺陷,留待各位細心發掘,並期待可以獲取一些建設性的意見以使此缺陷掩蓋或有任何更完美證法歡迎提出。
做任何事都要付出代價
所以做任何事都要付出代價,這根本是無庸置疑的。
當然要用這個理論去解釋其他也是行的通。
這裡的代價不是指好或壞,因為好壞是人們去定義的,代價是本來就存在的。
這是我在2007.2.4發的文精整。
世無相等
如果有兩塊金屬,是不太可能發生一樣重的事情,也就是沒有任何的誤差,但是若是連金屬分子都一樣多呢,曾經卡在這部份很久。
事實上,「相等」包含的意義是,兩種物質所存在的時間空間不同。
但是既然已經分出是兩種物質了,那就註定這是不同的東西。
如果是兩個相同的碳原子,或許有可能重量一樣,但是所存在的空間當然不同,存在的時間也不一樣,這是一定的(以此宇宙的觀點)。
或許可能有另一個宇宙,在那邊兩者物體可以重疊,時間也可以重疊,那麼或許真的會發生相等的情況,但,那是另一個世界了,所以結論為世無相等。
這篇文章以及多重宇宙、每個宇宙有各自物理定律的說法是我在2006.12.25提出來的,在近期的科學人雜誌也有相關的「平行宇宙」的文章,印證了我的想法,因此也在此提出。
2009/07/15
理由藉口
首先根據辭海:
「理由」:事物存在或發生的根本原因。
「藉口」:推託之詞。
許多人常會把理由和藉口弄混,其實是不同的。
白化依一點解釋,理由是本來就存在的,看到「根本」兩個字,而藉口是人(或說是生命有機體)創造出來的,看到「推託」兩個字。
當然在本質上有可能兩個詞指的是相同東西,但是目的(或說是存在的價值)不同,就有可能從理由變成藉口。
舉個例子,「為什麼遲到?」「因為塞車。」這時候塞車可以算是遲到的理由也算是藉口,因為這可能是根本的原因之一,但卻同時被用來解釋。
但,「遲到,去罰站。」「因為塞車。」這時就是藉口,因為「塞車」被用來「推託」「罰站」。
目前還沒想到又什麼例子是理由不是藉口的?或許是藉口聽多了吧,新新人類只會講藉口而忘了理由了...有想到的請告知我再補充。
這篇是在2006.12.22看到一本書上的一句話:「你可以有一千萬個理由,但不可以有一個藉口」,我就去查理由和藉口的分別,而產生的靈感。
活著的目標
人為什麼要活著,活著的意義又是什麼?
相信很多人都思考過這個問題,尤其是在摸索時。
我在2007年看到一本書《欲望解剖室》,裡面的觀點也呼應了我的想法,因此在此舉出來。
有興趣的人可以自己去找找,推,《欲望解剖室》時報出版,威廉爾凡著。
活著的人就是為了達成目標,活著時沒有目標的人稱為「廢人」(這基本上沒有含有貶意,但常被解釋成貶意詞,不予置評)。也就是說,沒有了目標的人就是活著沒有意義的人。
舉個例子,貝多芬,認為他無法做出更好的曲子而舉槍自盡,這就被認為是達成目標後的結束人生。
但是看到這邊的人,如果你並不知道自己活著的目標、活著的意義是什麼,也別急著想自殺。
人就是喜歡合理化的動物,當然囉,只不過是防衛機制的一種。
不知道自己的目標的人,就設個目標:找出自己的目標。
當然要嚴格的說起來,這或許是個沒有意義的目標,因為要找出自己目標的人表示自己沒有目標的活著,既然沒有目標的活著為什麼還會有找出活著的目標這個目標,所以產生矛盾,意為為了找出自己的目標而活著沒有意義,但是人是擅長合理化的動物,我相信還是有人能合理化的,所以就不做無意義的辯論了。
只是要告訴所有人,在你沒有找到目標前要自殺,我並不反對,但是也可以選擇堅強的活著是吧?也許你選擇要自殺,從50樓跳下去,到40樓時開始思考自己的目標,到10樓想到活著的目標,那也於事無補,不如活著想是吧?
這不是勸你自殺的文章,請不要檢舉我。
一切的混亂都是人引起的,逃避自我
重點:「一切的混亂都是人引起的。」
定義部份:
「一切」指所有的人、事、物,一切的一切切。
「混亂」指所有雜亂沒有條理的人、事、物。
但是,如果避開人群,或是說避開人,那有辦法避開混亂嗎?
答案是不能,可能大家的直覺反應也都是如此,為什麼?
因為自己就是人,要逃避混亂,也就是得逃避自我。
以上是舊文整理,以下是新的補充。
所謂「逃避自我」,是現代人時常發生的,尤其是在身心未成熟的青少年身上更可以看見。
無法面對自己、對自己做的事沒有自信、太過於迷戀自己的所作所為、認為自己的行為皆是正確的、排斥拍照或討厭看到自己的照片..等。
會產生這種「逃避」的心態,基本上也就是為了「遠離混亂」,但有可能真的就這樣遠離嗎?自我是沒辦法排斥的,或許有些未知的辦法,但就算消除了自我,難道剩餘的人格是完整的嗎?難道剩餘的人格不會產生更多的混亂嗎?
也許,人註定是要活在混亂之中。
2009/07/12
時間點線面
首先我要先解釋,有人認為時間平面是由許多時間斷層所構成,意思是每個時間點與時間點之間並不存在著連結,是如同動畫原理般以每秒無限多張的相片所構成(比喻),但在此時間斷層中卻存在著許多歧意,若時間點(簡稱點)與點之間並無連結,那所謂人的記憶是如何延續下去?如此多的紛爭並不再介紹,本文是根據此理論而衍生出來的,因此事先聲明。
時間點在前文中以解釋過,在時間軸上的許多時間點並不代表一段時間,已文字來理解似乎很理所當然,那是因為就定義來講是非常簡單的(用數學打個比喻:若此函數的定義域以構式法來表示很簡單,以{點}來表示即可,但若要以表列法來表示似乎卻是"接近"不可能的。),要以一秒呢,還是一億分之一秒來表示呢?都不合理,真正的表示法可以以1單位時間來表示,或是{x│x為實數}來表示,但這又回到了定義的問題,也就是並沒有方法可以真正表示出「時間點」的確切位置。若我說「現在」,那麼在我打到這個字時,那時的「現在」,已經是「現在」的「過去」,既然如此,那就沒有辦法來表示「現在」這個時間點,也就是定義並不完整,但「過去」及「未來」,卻可以表示,因為過去及未來不會再更動,或許過去不斷增加,未來不斷減少,但我們知道過去是屬於整條時間軸(數線)的一部份,而更動的地方只在接近原點的部份,當我們重新定義一個「假原點」,便可以表示整個數線的值,例如,定義假原點西元元年一月一日零時零分零秒零毫秒..等為原點,那麼過去的一段時間,所謂的「現在」,便表示為2009年7月12日3時06分50秒,當然這已成為過去。因此人們"發現"的「時間」是一個偉大的要素,而人們"發明"的「時間」是一個偉大的定義,少了後者無所謂,但少了前者似乎一切就失去了原則?("偉大"為主觀因素,不予置評。)
時間軸的概念便是數線的概念,省略。
時間平面在第二段已概略敘述過,類似於平行宇宙的概念,因人類只能在無限(指沒有限制)的規則中找出有限(指數量)的規則,因此便定義出此概念,就像超出自然理解範圍的叫「超自然」此道理。
這邊有一個有趣的現象,若是時間平面真為一平面,那麼許多時間所成的集合不就是一立體圖形?意思近似於,一張紙為一時間平面,那麼一疊紙所成的時間平面集合不就成了「時間空間」?當然,這牽扯到時間平面的定義問題,但既然定義不完整就該把定義合理化,或用此定義去解釋其他無法解釋的現象。
證明:若時間平面屬於平面,則無限多時間平面形成無限大時間空間,這與時間為一數線相違背,故時間平面非一平面。
在這邊比較好理解的解釋方式是:「時間平面」中的「平面」兩字並不代表真的平面,而使以所知的辭彙表示(或譬喻)未知的事物,在未聲明完全的情況下產生的誤解。
又牽扯到定義之問題,以超出討論範圍,有興趣者請自行思考,歡迎提出意見修正。
宇宙三次方理論
若簡化成「數線」來表示,那麼時間便是「數線」,原點可以定義成現在(這裡的"現在"指的是"點"而不是一段"線段",當然這個點隨時在移動,無法以數字或任何語言表示,故以"現在"代稱。),而右方正向定義為未來,左方定義為過去,皆為無限延伸的數線(不考慮是否加入宇宙的起始與結束,故以無限來表示),代表時間。
而空間,應該用3D立體軸來表示,X.Y.Z三條數線所組成的象限,在某點(x,y,z),唯空間的唯一位置,而沒有重複。
蟲洞的概念也可以用這種方式來解釋,黑洞為入口,白洞為出口,在時間(數線)上的扭曲,以及立體象限中的扭曲,造成可以跨越時間及空間的現象,此為時光旅行及太空旅行的模型。
正題,既然時間已數線(暫稱1D)來表示,空間以立體象限(3D)來表示,所以我認為事實上還有一大元素是被忽略的(2D),這就是:質量與能量。若此宇宙只存在著空間以及時間,沒有質量及能量的話,空間的存在就失去意義,而產生的原因也成為無解,這也是構成的元素之一。而質量-能量的變化則可以以直角座標來表示,兩者呈反向變動(這裡的反向變動並不指反比xy=k,或x+y=k之類似概念,而是純粹解釋質量及能量可以互相轉換的理論)。
因此我認為,時間、質量與能量、空間,分別代表1D、2D、3D,意謂宇宙三元素,擺脫時間及空間代表的宇宙限制。宇宙三次方理論。
2009/07/10
為什麼總是男追女而不是女追男
原文是6年前打的,最近閱讀了《自私的基因》一書後已完全可以從演化觀點解釋,我在原文只大略提到了演化與生殖器上的解釋,原文保留於後。
演化最初的有性生殖,是從同型配子開始的,也就是兩個一樣的的精子和卵子(事實上,根本無法區分)。而這兩方都會提供等量的基因到新個體中,也貢獻了相同數量的養分。
這時若有一個配子因為突變而變得較大,它便有可能散布開來,因為他擁有的養分更多,具有演化上的優勢,新個體會有一個好的開始。然而當配子演化的越來越大,對於自私自利的小配子也產生了好處,他們可以不攜帶養分,只帶著一半的基因與另一個有養分的大配子結合。但小配子必須保證自己能夠找到和特別大的配子結合,因此小配子變得特別會動,能夠到目的地尋找自己能剝削的對象。
能生產小且移動快速的配子的個體,它的好處就是能製造大量的配子,也可能有較多的孩子,而這是天擇偏愛的。但也可能有另一種的策略,一種大量投資、誠實的策略,它能穩定的生產少量的孩子,也讓自私自利的剝削者有了出路,而大小中等則是不穩定的策略。因此剝削者變得越來越小,且機動性越高,誠實者變得越來越大,以補償剝削者的投資,但他們不會動,因為他總是被剝削者主動追求。
誠實者都寧愛和另一個誠實者融合,但是將剝削者拒於誠實者門外的力量,和剝削者逃避責任的力量比起來,前者顯然要無力多了。因為剝削者有較多配子可以損失,也因此贏得了演化的戰爭。對於誠實者來說的好處就是,在剝削者間的互相競爭,反而成了替誠實著篩選掉基因不良者的過程。
結局是,誠實者成為卵,剝削者成為精子。
這並不直接造成生理上的差異,但生理上的差異對其繁殖方式有直接的好處,因此也是演化上的結果。然而要從上述完美推論到為什麼是男追女就變得有些困難。但可以大致理解為「男性就是剝削者(精子)的化身,而女性便是誠實者的化身。」雖然代表演化機制的是我們的生殖系統,但我們的存在也可以化約成生殖系統的工具,而可以反抗天擇產生的這樣機制唯一的東西便是人性,也就是大腦意識。
於是男性代表著精子努力散播基因,他要做的並不是等著喜歡自己的女性送上門,而是盡力去追求一個能孕育自己基因的環境(這樣的解釋最趨近自然,但也會因此失去人性)。而女性本身是孕育者,他的策略是穩定的扶養少量的孩子,因此他要做的不是去追求較好的男性,而是在追求自己的男性中做出最好的選擇。
在這樣的演化機制中,解釋算是完全了。但其實可以推論的更遠,男性註定是剝削者,因為女性在扶養的過程中男性隨時可以離開,也就是女性在生殖過程中要承擔更大的責任,而男性要負責的則是排除其他競爭對手。因此,易受剝削的一方開始受到剝削,造成了現今(多數文化)社會的父權主義。
---20090710 原文
為了瞭解"為什麼總是男追女而不是女追男"這個問題,我嘗試從哲學的角度來思考,卻還是徒勞無功,只好回到根本-自然。附帶一提,國小三年級這個問題便出現在我的心中...這麼久的蘊釀,希望完備。
首先呢,要先瞭解「男」並不是一個叫「男」的東西,或許「男人」也可以叫「女人」,這就牽扯到哲學-代名詞的定義,因此這裡可以得到一個結論,並沒有通式是男追女,在此文章中以被代名詞「男」所定義的「東西」,稱作「男」或「雄」或「公」,定義為女的稱作「女」或「雌」或「母」。
再者,從生理學的角度,男性的生殖器官是突出的,而女性相反,在本質的意義上來說,突出的當然象徵著主動,這只是在"此宇宙"中的公式罷了,意同於"外八者通常較外向",但在此卻因果相反,會走路外八通常因外向造成,但是較主動才是生殖器官的突出的結果,不是原因。以充分條件及必要條件更可以完整解釋...
其次,從生物學的角度,在自然界中的有性生殖動物,常理來講大部分是男性負責求偶行為(意義上求偶行為與人類的追求相同),這在和人類有99%基因相同的黑猩猩上亦同,在簡單的原生生物上也有類似的行為,就連植物也是花粉(精細胞)附著於雌蕊柱頭上,因此我認為,這種行為(指男追女)應該是在演化過程中留下來的。
另外,在一文「愛情原始為結合」中,也解釋到了求偶後交配過程完成後的衍生問題,不再詳述請自行點閱。
若從演化學繼續追究下去,既然如此演化,必有其道理,所謂「適者生存」,那為何會如此演化呢?也許(純推論),是因生殖器官而造成的,但是否在簡單的生物中就存在著生殖器官的不同?這已超出我知識範圍外(暫且保留)。又或許,由男性所產生的個性(或稱生物學上的"行為模式")較適合負責求偶的工作?(保留)
以心理學的角度,榮格提出的「集體潛意識」,或許也在影響範圍之內(不了解集體潛意識者請發問或自行搜尋,在此不冗述),根據文獻,男人負責的追求行為在許久以前便有了(文獻大者考古記載,小者民間流傳或故事),也許人一出生變註定"記著"前人的求偶行為,意思是,從前的人的這種模式無意的烙印在腦中,而成為未來行為模式的一部份。
---20090817
這種觀念是從我國小六年級經由老師的一些開導所產生的想法,在此感謝-吳重震 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