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上課時,汪子翔看到我,指著我對我說:
「虛無主義者,哈哈哈。」
「那是三小?」我問。
「不知道。」
人會心痛心碎、會痛哭流涕,但演化論不會,然而悲傷的能力卻是演化賦予我們的。悲傷的演化意義可能來自防衛性悲觀(Defensive pessimism),是一種未雨綢繆、以防萬一的情緒展現。
但令演化論也意外的是,體認到它的人竟會無止盡的悲傷,這反映在古今中外悲劇的描繪、悲觀主義者的理念由來及思想家或劇作家對悲劇的熱衷。悲傷是一種功能性的演化結果,卻也是無可避免的必然情緒體驗。這種悲傷與一般的難過迥異,它不強烈,而是緩慢而持續的、牽涉到一種對人生體悟的感慨與哀怨。
這是番茄(LYH)的部落格,目的是儲存我的思考過程、與他人討論的想法、記錄各種實驗,內容絕對原創,盡力保持客觀嚴謹,但時常缺乏他人的校訂,歡迎任何人評論、討論,早期(2013以前)的文章大部分缺乏文獻回顧。
2014/10/24
2014/10/23
2009/07/15
活著的目標
這是從舊文2006.12.11中整理出來的,再加上一些補充。
人為什麼要活著,活著的意義又是什麼?
相信很多人都思考過這個問題,尤其是在摸索時。
我在2007年看到一本書《欲望解剖室》,裡面的觀點也呼應了我的想法,因此在此舉出來。
有興趣的人可以自己去找找,推,《欲望解剖室》時報出版,威廉爾凡著。
活著的人就是為了達成目標,活著時沒有目標的人稱為「廢人」(這基本上沒有含有貶意,但常被解釋成貶意詞,不予置評)。也就是說,沒有了目標的人就是活著沒有意義的人。
舉個例子,貝多芬,認為他無法做出更好的曲子而舉槍自盡,這就被認為是達成目標後的結束人生。
但是看到這邊的人,如果你並不知道自己活著的目標、活著的意義是什麼,也別急著想自殺。
人就是喜歡合理化的動物,當然囉,只不過是防衛機制的一種。
不知道自己的目標的人,就設個目標:找出自己的目標。
當然要嚴格的說起來,這或許是個沒有意義的目標,因為要找出自己目標的人表示自己沒有目標的活著,既然沒有目標的活著為什麼還會有找出活著的目標這個目標,所以產生矛盾,意為為了找出自己的目標而活著沒有意義,但是人是擅長合理化的動物,我相信還是有人能合理化的,所以就不做無意義的辯論了。
只是要告訴所有人,在你沒有找到目標前要自殺,我並不反對,但是也可以選擇堅強的活著是吧?也許你選擇要自殺,從50樓跳下去,到40樓時開始思考自己的目標,到10樓想到活著的目標,那也於事無補,不如活著想是吧?
這不是勸你自殺的文章,請不要檢舉我。
人為什麼要活著,活著的意義又是什麼?
相信很多人都思考過這個問題,尤其是在摸索時。
我在2007年看到一本書《欲望解剖室》,裡面的觀點也呼應了我的想法,因此在此舉出來。
有興趣的人可以自己去找找,推,《欲望解剖室》時報出版,威廉爾凡著。
活著的人就是為了達成目標,活著時沒有目標的人稱為「廢人」(這基本上沒有含有貶意,但常被解釋成貶意詞,不予置評)。也就是說,沒有了目標的人就是活著沒有意義的人。
舉個例子,貝多芬,認為他無法做出更好的曲子而舉槍自盡,這就被認為是達成目標後的結束人生。
但是看到這邊的人,如果你並不知道自己活著的目標、活著的意義是什麼,也別急著想自殺。
人就是喜歡合理化的動物,當然囉,只不過是防衛機制的一種。
不知道自己的目標的人,就設個目標:找出自己的目標。
當然要嚴格的說起來,這或許是個沒有意義的目標,因為要找出自己目標的人表示自己沒有目標的活著,既然沒有目標的活著為什麼還會有找出活著的目標這個目標,所以產生矛盾,意為為了找出自己的目標而活著沒有意義,但是人是擅長合理化的動物,我相信還是有人能合理化的,所以就不做無意義的辯論了。
只是要告訴所有人,在你沒有找到目標前要自殺,我並不反對,但是也可以選擇堅強的活著是吧?也許你選擇要自殺,從50樓跳下去,到40樓時開始思考自己的目標,到10樓想到活著的目標,那也於事無補,不如活著想是吧?
這不是勸你自殺的文章,請不要檢舉我。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