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12/08

意義與定義之定義與意義

延續上篇「無意義本身有意義」,此篇目的為討論意義本身之定義以及意義之意義

定義部分:
「意義」的定義:解釋、意思。
「解釋」的定義:解說或註解文字、對事理的分析說明(與意義較不相關)。
「意思」的定義:意旨(偏向文學上概念)、思想(偏向哲學上概念)、理念(在此解釋不恰當)、敬意(不恰當)、趣味(不恰當)、意義(與意思相同 不予採用)
因此「意義」的定義大約為:解說文字(詞)、近似文學上的意旨、近似哲學上的思想。
「定義」的定義:對於事物所設立的正確解釋或規以肯定的界說。

定義部份到此結束,當然也可以提出「事物」、「設立」、「解釋」、「肯定」等等定義,但這與本文之意義不合在此不予討論。

無意義本身之意義在前文「無意義本身有意義已討論過,意義本身之定義也在定義部分加以解釋清楚,則意義之意義也可以定義之意義來解釋。

附帶概念性一提:在討論定義的部分時眾人皆只能約略的語詞加以解釋,難免會有些許偏差是無法趨近完美的,因最能完美解釋原詞之定義之詞即為原詞本身,在便是原詞存在之意義。
此概念在「所有名詞皆為代名詞」一文中已有類似的解釋,只為加以延伸更平易近人。

無意義本身有意義

在數學上存在著許多無意義的式子,讓我先舉幾個例子:
1.分母為零:0/0
2.極限值無限大:lim2^n=無限大
3.點座標微分:折線圖頂點斜率
4.對數底數為一:log11
5.0^0 等等

這篇文章的目的不在證明為何無意義,而是在推翻無意義(或以另一種角度解釋之)。
有一種說法,請先做為參考:
「凡是存在於世界上之事物必有其存在價值,故有意義。」
但此說法存在一些小小的弊端,不過卻很容易被大多數人認同,因此純粹提出作為參考。

另一種說法,若是我們在討論後,發現一個事物是沒有意義的,那我們的討論是否也是無意義的呢?大部分的人都認為不是這樣,因為我們討論出一件事物的意義價值(判斷有無意義的名詞),所以討論也應該是有意義的。但以此種說法為依據,這件所謂「無意義」的事物存在讓我們討論,並得到結論為無意義,那他本身不是應該有意義嗎?再換一種說法,這件事物的意義即為讓人們討論出他是否為無意義(當然得到是否為無意義的結果本身已不重要)。

接下來或許有人會提出,那麼以意義探討本身意義一詞之意義是有意義的嗎,或等等看似饒舌實則意義非凡之不平凡語句,這就牽涉到定義的部分了,請看後文「意義與定義之定義與意義

2009/10/16

窮舉得證法

若確定此命題為真只為再度重複證明,則可用此方法。

試證明X為真,若為否請舉反例。
使用窮舉法,因舉不出反例,故得證。

舉例實際應用:
請證明1^3+2^3+...+n^3=(1+2+...+n)^2 (n屬於N)
因舉不出反例,故得證。



n屬於R,請證明1+n也屬於R
因舉不出反例,故得證。


當然,提供此證明方式並不保證於考試時可得到分數,請謹慎使用。

無法推翻之詭辯

「推翻」之定義:推倒定局或已成立的案件。

設此詭辯因無人推翻故成立
因此瞬間無人推翻故已成立
若下一瞬間未遭推翻則仍持續成立
若下一瞬間遭推翻,則:
若推翻不成立則此推翻無義
若推翻成立,則上一瞬間之成立並不成立
則此推翻為推翻一不成立之命題
則此推翻不符合推翻之定義
故此推翻不成立
故此詭辯仍成立


這個詭辯可以代入任何命題甚至非命題,也就是所謂的萬能證法,當然沒有人用過,理所當然是有他的理由,但是有誰知道呢?

證明這是一個命題

這是一個命題。
若此命題無法判斷真偽,則這不是一個命題(矛盾)。
若此命題可以判斷真偽,則:
若此命題為假,則這不是一個命題(矛盾)。
若此命題為真,則這是一個命題(成立)。
故 這是一個命題。

請推翻。

2009/10/13

理髮師悖論

有個理髮師不幫自己剪頭髮的人剪頭髮,他該不該幫自己剪頭髮?

若他幫自己剪,則他不該幫自己剪。
事實上這有時間先後的概念,他幫自己剪了,所以得到「他不該幫自己剪」,但是因為他已經剪了,所以「不該」這件事無法改變已成的事實,所以他確實是不該,但卻還是剪了。
若他不幫自己剪,則他可以幫他自己剪。
因為它還沒幫自己剪,所以得到「他該幫自己剪」,但是他「該」不一定表示他「要」,所以同理,他該,但是不必實際行動。

一開始我認為,是不是命題並不完整,應該把「該不該」改成「能不能」,但後來以同樣的方法列出來後,發現並不是題目的問題,改成「該不該」、「能不能」、「需不需」等等都是一樣的。

其實這種悖論是利用時間順序的接近來產生誤解,因為後發生的其實不會對已發生的事產生影響,如果先發生的和後發生的產生矛盾,但又後發生的是因先發生的所產生,那這還是沒有任何矛盾,因此簡化此命題還是可以得解。

感謝此悖論由蔡明璟提供。

2009/10/02

大雄需要/不需要小叮噹之詭辯稿

辯題:「大雄需要/不需要小叮噹」。
賽制:奧瑞岡三三三制。


壹、首先,名詞解釋:
時空悖論:又稱「祖父悖論」簡單白話解釋為你不能回到過去殺掉自己的祖父,詳見後參考處。
宿命論:命運無法被改變是早已決定好的,基本上與時空悖論相近。


貳、「反方」(不需要)詭辯術
利用時間軸及時空悖論加上宿命論的概念



勝。


叁、「正方」辯論稿,'表對方反駁 ''表反駁對方反駁

1.作者定義觀點:
藤子·F·不二雄已經將大雄定義為需要哆啦A夢的人,而哆啦A夢即為被需要者。
若大雄不需要哆啦A夢則哆啦A夢就沒有存在的意義,因為哆啦A夢的出現本來就是為了被需要,作者為了使漫畫完整而製造出哆啦A夢這個角色被大雄需要。
根據維基百科「哆啦A夢角色列表」中哆啦A夢的定義中提到「為了改變大雄命運而來。」
「哆啦A夢百科」提到其正式的職業名稱為「特定意志薄弱兒童監視指導員」,所以其實大雄就是所謂「意志薄弱兒童」,而這也證明了哆啦A夢是為了大雄而存在。

' 無法證明作者定義。
'' 若作者定義出其他與原意義不同的定義,則此部片哆啦A夢就沒有存在價值,且在哆啦A夢角色列表中的定義已經提到是為了改變大雄命運而來的,換言之,哆啦A夢是因大雄而存在。


2.根據結局與需要之定義:
定義"需要",根據「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需要的定義為:
1.必須。(不夠完整)
2.心理學上指當個體感受缺乏時所產生的內在心理狀態。包括生理上的需要,如飢、渴,以及心理上的需要,如孤獨、寂寞。(生理+心理) (以此為憑)
3.經濟學上指在一定時間、一定市場,依一定價格而獲得滿足的商品量。對商品不僅能購買,而且願意購買。(經濟學無關)

再補充更完整:任一時刻產生需要即為需要。(任何一瞬間而非所有時間)

根據維基百科中「哆啦A夢最終回」中的三種正式版結局,有一種結局不完整且有矛盾故不討論,其中兩種共同點皆為大雄並不希望哆啦A夢離開,因此確定大雄其實是需要哆啦A夢的,這也符合需要的定義。
又根據需要的定義,再最後一集中確定大雄產生需要哆啦A夢,所以可以推論大雄需要哆啦A夢成立。

' 引用「哆啦A夢最終回」中,「有三個正式版本,但皆隨著連載劇情的發展而轉為非正式結局。」
「後來作者去世前表明《哆啦A夢》沒有實質上結局,並隨著過世而結束連載,現今仍以動畫的形式延續《哆啦A夢》的故事。」


3.時空悖論:
哆啦A夢由未來回到過去,因兩人有相遇並共同生活,所以時間軸產生重疊,也就是同一條時間軸,因此若少了哆啦A夢則此時間軸消失,所以證明大雄是需要哆啦A夢來完成未來的。(此情況特殊,在此宿命論與時空悖論相牴觸)





' 宿命論,大雄並不需要哆啦A夢來完成未來,因為歷史並不會改變,可能會產生其他替代方案來取代哆啦A夢,兩條時間軸互不相干,就算失去哆啦A夢這條時間軸也不會影響到大雄的時間軸的發展。

'' 故事中可改變歷史,根據某集,大雄坐時光機到未來製作出化石,証明在故事中歷史是可改變的,故宿命論在劇情中並不成立。



肆、必不敗之詭辯術之題目缺陷之鑽牛角尖:(注意:為"必不敗"而非"必勝")
1976年小叮噹遇見大雄
1997小叮噹改名為哆啦A某夢
2123小叮噹誕生

事實上,1997年後所畫的動畫都已稱作哆啦A夢因此與辯題「大雄需不需要"小叮噹"」不符,故所有提出論點有引用到動畫及電影情節者皆稱為無根據。


伍、恐怖資料之參考文獻
維基百科:
哆啦A夢
哆啦A夢道具列表
哆啦A夢角色列表
哆啦A夢最終回
2112年哆啦A夢的誕生
哆啦A夢 (漫畫角色)
哆啦A夢百科
藤子不二雄
祖父悖論
時間旅行
宿命論

哆啦A夢結局資料
哆啦A夢改名資料
2008/02/08 「大型強子對撞機」將在日內瓦啟用 相關新聞

請自行觀賞。

2009/09/03

推翻:生前不必多睡,死後自然長眠。

因 若p則q與若非q則非p等價,因此若「生前不必多睡」則「死後自然長眠」與若「死後不會長眠」則「生前必須多睡」等價。
但因大前提:「死後不會長眠」唯一未知,而在證明上無法以未知的理論作為論證來辯駁,因此無法成立。
因此得到命題『若「死後不會長眠」則「生前必須多睡」』為假命題,得到『若「生前不必多睡」則「死後自然長眠」』為假。


因此得到最重要的結果:盡量睡吧各位。

2009/08/18

中文髒話大全(2010/8/22版)

在看這篇文章的你,您敢說自己沒罵過髒話嗎?有,那您可以看看,您罵的到底是些什麼;沒有,那您可以學學,您以後罵的會是些什麼。
警告!:以下內容心智與人格尚未成熟者請勿仔細閱讀,建議列印下來後交由父母親審閱後再詳細精讀。



壹、助詞系列。

一、姦(幹):在網路上因為有許多禁止髒話的功能,因此常轉型為「淦」,因此淦也在此類。基本上,「幹」這個字有許多詞性,就像「幹」這個動作有許多姿勢是一樣的道理的。
1.動詞:做(幹活)、偷(我的手機被幹走了)、打(幹架)..等。
2.名詞:支撐的部份(樹幹)、身體(軀幹)。
3.形容詞:主要的(幹線)。
4.發語詞:無義(幹!今天天氣真好)。
5.語助詞。
以下做出補充,解釋為何姦就是幹,可以考慮看看連結的補充:知識+愛po論壇部落格pchome新聞台
因為姦的台語是一聲的「乾」音,但是人會自動唸成四聲,這在稍後會補充。
這裡要感謝三樓的匿名網友:某個嘴砲(自稱),他提醒告訴我「幹」其實是「姦」,因此我查到了資料。
感謝 包銀,為我印證「姦」的台語其實就是「乾」,也提供了很多意見。


二、肏(操):這個字的注音是「ㄘㄠˋ」,辭海的解釋:肏,動詞,指男女間的性行為。並不是許多人常誤用的「操」。而此字也延伸出許多片語,例如:肏你媽的(這與幹你媽的意思相同,並不多做比較)、我肏(賓語省略)。
補充:請注意「肏」的字型,這與「幹」就不同了,「肏」是個名副其實的會意字,分開來看,就是「入肉」,相信各位都可以了解其意,我就不多做解釋了。
再這裡要感謝一位匿名網友(他不願透漏身分),我原以為原字就是操,事實上呢,其實是肏,非常感謝他的熱心提供,別再操你媽了各位,是「肏你媽」謝謝。
這位熱心網友又十分慷慨的提醒我「肏」是個會意字,我只能說,這篇文由我來寫還真是不好意思啊。

三、哭(靠)
:哭也有許多意思,但在普通人當作髒話使用時已失去原意,基本上都被當作是完美的語助詞。常見的片語有:哭爸(靠北)及哭餓(靠腰)。
這裏為大家解釋(引用),「哭爸的意思就是某人一直在那邊叫好像你老爸要死了的意思,哭餓的意思則是一直鬼叫像小孩子叫肚子餓。」因為現代的人常直接用靠北及靠腰,所以很多人不知道原文了。
因為腦裡充滿太多的髒話一時沒有想到,感謝 某個嘴砲提醒,我在知識+查到的資料以供參考。

--- 20151221 修訂
「靠北」,實為來自「考妣(ㄅ一ˇ)」。《禮記·曲禮下》:「生曰父,曰母,曰妻,死曰考,曰妣,曰嬪。」又,說文解字:「妣,歿母也。」如:「先妣」。因此「考」指的是「父親死亡」;「妣」指的是「母親死亡」。音後念為「靠北」是因為「妣」以前讀作「爸」的音。
因此「靠北」事實上不只有哭哭啼啼像老爸死了的意思,應該是哭的「如喪考妣」的意思。

參考:台閩南語常用辭典教育部異體自辭典


四、整理與總結
:以上三者有許多共通點為大家整理出來方便理解與利用。
1.皆常作語助詞:因為許多人習慣在一段話的開頭使用,便成為好用的語助詞,這與「喔」、「呃」、「啊」的效果類似。
2.皆為四聲:因為常做語助詞使用,而在人類語言學中,語調加強需利用到國語的四聲(同英文重音),也可增加威力與氣勢,相信有實際使用過的人很好理解,因此這也是「乾」會淪為「幹」的原因。


貳、問候系列(列舉常用者)。

一、母親系列:他媽的、幹你娘、操你媽、你老母咧..不勝枚舉。
二、父親系列:靠北、林北(也常用於自稱)..等。
三、祖母系列:他奶奶的..(較少)。
四、教師系列:林老師勒..等。
五、補充:因為此種問候系列可以產生無限的延伸(要問侯到您孫子也是沒有問題的),因此就純粹將常用與常聽到的做出整理,請勿見笑。
六、總結:在問侯系列中,建議各位使用較常用的或是流行用語,也有許多古老的用語歷久彌新(林北..)也建議引用,若是自創新詞極有可能引起大眾嘩然而失去效果,請謹慎使用。


叁、名詞解釋:避免許多人對於髒話的運用一知半解而造成誤用,特闢此區。
一、凸:在此為象形字,因狀似中指而發展出來,要破解此種字詞,最好的方法就是說出:「凹」。
二、屌:原意為男人的陰莖,衍生成"厲害"、"高超"等解釋,音「ㄉㄧㄠˇ」
三、屄:原意為女人的陰道(請注意屄字中的"穴"),衍生成"嫩"、"廢"等解釋,音「ㄅㄧ」似「B」,因此許多人常誤用做「嫩B」。
四、ㄑㄧㄡ(邱):原字不詳,但此字在民間十分通俗,原意為「勃起」,衍生成"囂張"、"搖擺"等意,也是極少人知道原意,緣由來自中國大陸。


肆、無敵髒話大全一語道盡:
「幹操靠爸媽老師奶,罵髒話請勿學我。」

伍、「髒話」由來:
這裡要解釋為什麼「髒話」叫做「髒話」(口出穢言),因為古時候的人認為性事是骯髒的,而「穢」就是髒的意思,而髒話幾乎都跟「性」有關,因此很自然的「髒話」就稱作「髒話」了。



看完了有沒有受益良多呢?此文章歡迎引用,但請保護著作權,謝謝。
這全是我個人自行查詢與蒐集的資料,來源甚多(辭海、網路、知識+、友囊..等),在此致上兆分感謝。也謝謝在某次段考作文時坐在我附近的同學大家的踴躍提供髒話使我產生發文的靈感。
若有發生錯誤還請糾正,而文中不詳的部份也歡迎知道的朋友加以解釋並留下大名,本文撰寫原意並不為支持大眾的髒話價值觀,而是為了改善現代人不求甚解及誤用的習慣。
此「中文髒話大全」到此告一段落,謝謝各位的欣賞,並請期待未來的「英文髒話大全」。

---20100822 補充:
稍早之前無意見看見的論文《從髒話看父權在語言使用的權力展現》,作者:蔡珮,國立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博士生。

重點摘要:本研究以符號學的分析方法出發,剖析對女性有所「侮辱」、「污名化」的
髒話語言結構、特性與功能﹔由於語言的表達和心理、社會、文化息息相關,本
文並援引批判語言學、拉岡的精神分析與主體理論、演化心理學等觀點,探索髒
話背後的心理、社會與文化價值體系﹔最後,運用批判語言學與傅柯的權力分
析,並挹注Bourdieu 的語言象徵權力觀點,描繪髒話語言的權力展現。

本人在閱讀之後深感受益良多,內文中對幾乎所有的傳統髒話都進行了詳細的分析,根據我閱讀並思考後的理解結果,我發現只有「靠(哭)」沒有父權的權力展現的狀況,其餘幾乎所有的髒話皆有展現父權的意味存在。
舉例來說:「姦」本身之受詞必為女性,「肏」亦同,「破麻」為侮辱女性字眼,罵人「雜種」意指對方母親之貞操受汙染,「姦妳娘」有「我是你爸爸之意」、「真他媽...」、「婊子」等等。

因可能有版權問題本篇只稍做引用,有興趣者歡迎自行蒐尋或向我「借閱」。

---20160625

2009/08/17

氫氧火(計畫中未完成)

因為之前純氧的實驗所需去買了三罐氧氣瓶,因此產生氫氧火的想法,目前鹽酸、鋅粉、氧氣瓶皆以備妥。

暫時的問題是,產生出來的氫氣若是以排水集氣法蒐集到之後,要如何加壓或想辦法讓它噴出與氧氣瓶的純氧接觸?氧氣瓶本身已有加壓因此只需將管口延長,但氫氣要如何加壓呢,這是一個困擾我許久的問題。

本來想直接將鈉放入水中產生氫氣,但價格實在太高,鋅粉280,鈉800。

基本上這個實驗是依照純氫與純氧接觸時會爆炸的原理來做的,有一篇故事是利用氫氣筒與氧氣筒連接在一起做成的高溫火焰槍,靈感便是由此而來(題外話:蠻好看的小說「食腦記」這是其中一段),但是基本上氫氣筒內的壓力都是非常高的,以我的能力範圍沒有辦法單純的將搜集起來的氫氣加壓,還希望有人可以提供辦法。

若是將氫氣放到針筒中也是可行的,但實際買的到的針筒容量都太小了,直接加壓也很危險,用手靠近也會有被燒的到風險存在。到底還有什麼辦法呢?請大家給點意見。

閃光彈(9/5第三版未完成)

今天買了鎂粉500g,花了600元,打算自製閃光彈,目前正在籌劃。
原本想依照小論文的格式來寫,但是發現實在是太簡單又無趣,因此再考慮。

首先需要導火線,因為不太可能像標準的閃光彈內附火藥以拉開插銷的方式點燃,因此需要導火線來引爆,目前打算先以最普遍的棉線開始試驗,但估計燃燒狀況不會很好,因此需要可燃液體例如汽油,打算先以沙拉油之類的液體來試驗。
接下來是容器的問題,若是以玻璃之類的易碎物品來做可能就變成手榴彈,因此打算先以紙來包覆,也可以增加燃燒溫度來點燃鎂粉。

目前需要有人幫我攝影以及準備滅火器防止意外。
需要可燃的黏著劑、火焰槍、可燃液體、墨鏡一副以及勇氣與心理準備。
靜候好消息,成功後會再寫一篇完整的報告,模仿科展格式。

---980823 第一版(含影片)
今天實驗發生了極大的進展,基本上我忠於寫實驗日誌的格式,就讓我用順敘法。

一、準備:
1.人物成員:我番茄、 小杰
2.日期時間:2009/8/23 8:30。
3.實驗地點:立體停車場七樓某樓梯間。
4.材料及器材:
(1) 材料:蠟燭、葵花油、鎂粉、報紙、像尼龍線的棉線、保利龍膠、膠水、火材。
(2) 器材:打火機、超級小刀、寶特瓶、手機(攝影機)。
(3) 其他:富有熱忱與動力及充滿好奇的熱血兩枚。


二、實驗開始:
1.製作引線:
(1) 直接燃燒尼龍線(事後發現不是棉線),產生捲曲狀,無燃燒(圖一)。
(2) 將尼龍線上包覆蠟油後燃燒,發現只有蠟油溶化沒有進展(圖二)。

. . . . . . . . . . . .(圖一). . . . . . . . . . . . . . . . . . . . . . . (圖二). . . . . . . . . .


(3) 將尼龍線浸泡葵花油後燃燒,完全沒有任何著火現象。


2.燃燒鎂粉測試:
(1) 直接將鎂粉放在湯匙上用打火機加熱,不管是燃燒湯匙或是直接燃燒鎂粉皆無發生反應。
(2) 推測為燃點高、打火機溫度不夠,擬出購買火焰槍方案。

3.第一、二次試驗:
(1) 先將報紙包住鎂粉,直接燃燒報紙,鎂粉幾乎沒有產生燃燒,有少許綠色火焰。
(2) 重複一次,一樣的狀況。
(3) 探討:原以為綠色火焰是鎂粉燃燒的過程,且鎂粉表層有發現顏色變淺,但試驗後發現單純燃燒報紙也會產生綠色火焰,因此排除此推測。

4.第三次試驗:(影一)
(1) 將鎂粉舖平在報紙上後蓋上一層報紙燃燒,順利燃燒鎂粉,產生一些白色光芒。
(2) 證明第一次失敗原因為接觸表面積問題。
(3) 需要報紙引燃不可直接加熱鎂粉。

5.第四次試驗:(影二、三)
(1) 將葵花油及鎂粉混合攪拌均勻並倒在報紙上再蓋上一層,剛開始只燃燒報紙無任何現象。
(2) 3分14秒後葵花油順利燃燒,並陸續成功燃燒許多鎂粉,持續10分41秒。
(3) 因為葵花油一開始為冷的,無法沸騰燃燒,因此需要加熱3分鐘後才可以燃燒,過程中發出炒菜的油煙聲。
(4) 因燃燒速度過慢(要先加熱才可以當燃料),排除使用葵花油的方案。

6.可燃黏著劑試驗:
(1) 購買了膠水及保利龍膠,目的為黏著鎂粉於報紙上(以免擠成一團減少反應面積)、及希望附帶助燃效果。
(2) 膠水:塗上膠水的報紙比未塗膠水的更難燃燒,放棄此材料。
(3) 保麗龍膠:塗在報紙上後只點燃報紙的一角便在一瞬間整個報紙著火(並有"轟"聲),此為極佳的助燃及黏著劑,成功!

7.第五次試驗:(影四)
(1) 先在報紙上灑上一層薄鎂粉,再塗上一層保麗龍膠,再灑上一層鎂粉後將報紙揉起來(保留空隙)成火種形狀,直接由底部點火。
(2) 一開始燃燒很順利,但無鎂粉起火的現象。
(3) 54秒時火焰瞬間增大,發現鎂粉劇烈燃燒。
(4) 1分42秒左右時產生大量黑色紙灰,並由空氣中迅速擴散至整個樓梯間。
(5) 2分5秒時火焰便小、紙灰逐漸減少並沉澱,用小刀及蠟燭撥開表面又再度燃燒,白色光芒也增多。
(6) 持續燃燒至5分21秒火焰熄滅。
(7) 此次實驗十分成功,獲得突破性的進展,閃光彈原型出現。


三、結果及檢討:
1.本次實驗進展極大,獲得收穫:
(1) 發現鎂粉必須平鋪於報紙增加表面積。
(2) 發現保利龍膠可當接著劑,並產生助燃效果。
2.失敗處:
(1) 引線製作皆失敗。
(2) 葵花油類無法增加效果。


四、結論及計畫:
1.引線部分:
(1) 火花引線:到煙火工廠購買專用引線,此為第一方案。
(2) 火種引線:購買棉線並塗上保利龍膠,此為第二方案。
2.助然部份:
(1) 準備購買汽油以增加溫度及瞬間燃燒火焰。


五、感想及心得:
嗯,實驗獲得的感動很多,無法一語道盡,因此感動部分省略。
這次的實驗過程十分充實,過程中也克服了許多困難,並比預計進度更快,也有順利攝影下各精采畫面,惟手機攝影效果不好,無法忠實錄下原場畫面,此為最大的遺憾,稍後便會將所得的影片上傳。
因為這次的實驗並不是一次就成功,因此還是需要許多人的協助及建議,我們需要一些人提供意見,例如閃光彈的包法或各種燃料等等,有意見的十分歡迎提出。
在這邊也要感謝小杰的熱心及金錢奉獻購買報紙及打火機等各種材料,此次實驗為兩人功勞我只是作為代表發文。


六、影片部份:
因試驗過程較長,避免觀看影片過於無聊,附上各時段介紹歡迎自行跳轉。
1.第三次試驗(影一):
一分鐘後開始穩定燃燒,三分半時用小刀撥開產生白色光芒並持續至結 束。


2.第四次試驗(影二、三)
影二是前半段燃燒,因為葵花油還尚未燃燒起來,因此十分無聊連我都不想 看,但還是放上來做為紀錄。


影三是後半段,中間間隔不到30秒,因發現葵花油突然大量燃燒因此繼續拍攝,5秒時火焰增大(背景變黑為自動曝光錯誤請見諒)後逐漸變小,4分鐘左右火焰再度增大( 因翻面),6分45秒時火焰又變大,7分鐘左右時鎂粉燃燒增加,10分鐘後逐漸成為灰燼。


3.第五次試驗(影四)
影片一開始可以很明顯看到原型(大火種形狀),34秒後燃燒狀況穩定,52秒後增大並陸續成功燃燒鎂粉,1分12秒後鎂粉大量燃燒並產生大量紙灰(攝影方向改變是因為 感到恐怖),2分鐘時火焰變小,2分33秒用蠟燭撥開又產生許多白色光芒,4分50秒後逐漸變為灰燼。


感謝各位觀看,旁觀實在有點無聊,當事者才可以體會什麼是刺激,並不強迫要看,請勿逼自己看以免喪失興趣。

---980827
今天成功買到引線,在某地下爆竹工廠買的,聽說是混上火藥的, 實在很刺激,期待下次可以活著回來發文。兩條並聯一次買50公尺,500元。
附上照片。


---980828 第二版(含影片)
剛剛簡單做了引線的測試,可以順利引燃,放上影片與一些過程,因為是在晚上且沒有燈光,因此用手機的LED拍的,效果不太好。
因為買的時候老闆有在三叮嚀要用兩條並聯(這是還沒並聯過的),但是基於不怕死的立場,我選擇試驗1~3條並聯的效果。
1.一條:
燃燒很迅速,不會有什麼特別的現象。


2.兩條:
這是把它纏在一起的樣子。


原本以為兩條速度會減慢,但是好像沒有什麼差別,這次燃燒比較久是因為比較長。


3.三條:
三條纏在一起,後面故意把它分開是想測試燃燒速度會不會變化。


或許是改變太小,觀察不出來有何變化,倒是變成三點火光。


---980830 第三版
簡單的說明一下這次做的實驗,因為這次已經熟能生巧,所做了很多組,就放幾組代表性的上來。

第一組:測試各種變因,下次補上順序及變因。
變因(補):汽油少、保麗龍膠多、鎂粉多、報紙多、標準對照組(這是1分鐘後由左而右的順序)。

氣油少:氣油少不易點燃。
保麗龍膠多:保麗龍膠一開始燒不起來卻可以持續甚久。
鎂粉多:鎂粉多寡則沒什麼影響
報紙多:報紙多吸收的汽油相對較多因此一開始燃燒較旺盛

第二組:測試油類的多寡。
變因(補):汽油多報紙多、汽油中報紙中、汽油少報紙少(由左而右)

很明顯汽油多較易燃燒、報紙多則可以燃燒較久。

結果及結論:
1.保麗龍膠:多的話可以增加穩定性,少的話會增加速度。
2.報紙多寡:沒有很大的影響,沒有的話則是燃料不夠燃燒時間過短。
3.汽油多寡:多的話會比較好燒起來,但是如果沒有報紙或保麗龍膠會沒辦法將鎂粉燃燒起來(時間不夠)

簡易製作辦法概論:
1.先將報紙上蓋上一層保麗龍膠。
2.將保麗龍膠抹平均勻。
3.再上面鋪上一層鎂粉,盡量保持平坦。
4.將報紙揉成球狀,勿太結實。
5.讓報紙充分吸收汽油後放在報紙上方中間。
6.黏上導線(可省略)。
7.將報紙以汽油紙球為中心包覆,若無導線要露出汽油紙球。

用手上的材料沒辦法在時間穩定與成功燃燒鎂粉取得平衡,加入保麗龍膠或報紙都可以成功燃燒鎂粉,但是會將時間延長(最短紀錄15秒),沒加油則是很難燃燒起來。或許需要瞬間的高溫才有辦法快速點燃鎂粉。

有空再去查資料,有線索者請提供,此紀錄還不完整,有時間會再補充。

---980905
補充:上次的實驗中有一個很大的進展讓我產生一個莫名奇妙構想。
請看第二組影片2分33秒,在上面加水冷卻可以瞬間產生亮光,那些都是室溫自來水,第一次看的這亮光時真的有瞬間看不到東西的情況發生。
因此根據此結果,可以將閃光彈引燃後丟一顆水球,便可產生暫時失明的效果。

根據知識+,這似乎是違法行為?
也查不太到任何相關資料,小政學長說有書,但是要在軍事重地才拿的到。

有人有辦法或想法或方法歡迎提供,有書有知識有作法有能耐也歡迎。

原來要大陸網站才有..
再根據百度,也許要混上低燃點火藥?或許可以去做個火藥出來。
天涯問答裡提到混上鋁熱劑,呃,這是?
中國國防科技論壇,這是庫存頁面,裡面有提到更詳細的方法,但是是用鋁加上自製火藥。

會再研究。

---
維基百科:火藥
黑火藥是用硫磺粉和木炭粉(主要提供碳)以及硝酸鉀(主要提供氧氣)按照「一硝二磺三木炭」的比例(硝酸鉀75%、硫磺10%、木炭15%)混合而製成的。
最佳比例則應該為硝酸鉀74.64%,硫磺11.85%,木炭13.51%以重量為比例計算。 不過上述的75,10,15比例則還是現在的工業生產標準比例。
這種辦法主要是產生大量氣體,可以推進物體,或是作為點燃用。
而煙火或爆竹内也有相同的黑色火藥,但個人偏向於自製,或許可以考慮在開個實驗作火藥或硝化甘油之類的。
-
鋁熱法也可產生大量亮光:維基百科。鋁熱劑:鋁熱劑指鋁和金屬氧化物的混合物,一般指鋁和氧化鐵的混合物(比例約為1:2.95)。
此方法暫時保留,因為危險度更高且不易點燃。

因為時間關係暫時不會有新進度,請期待。

2009/08/07

人類無解行為

人類的一些無解行為,引用自:Yahoo新聞:「人類10行為 至今仍無解」,在每篇後發表一些我的意見,也留著讓我以後慢慢思考。

●臉紅:達爾文努力解釋為何演化讓我們說謊時會臉紅;當我們臉紅時,他人會有所警覺。然而,有些人認為,臉紅可能有助於化解對立,或藉由洩漏弱點而增進親密。
--980807--臉紅應該與血液集中有關,因為說謊時血液必須自動集中到腦部促進思考,或許副作用就是臉紅。

●笑:當我們笑時,提振情緒的腦內啡會釋放出來,這顯然是笑的原因,然而令人不解的是,一項長達十年的研究發現,平庸的言詞竟比笑話更具「笑果」。
--980807--這也許可以解釋為何有時認真講話講出來的會更令人發笑。

●接吻:其原因不可能是遺傳性的,因為接吻並非遍行於所有人類社會,有理論指出,接吻與哺乳以及古人為讓孩子斷奶,而以嘴餵食的記憶有關,這強化了分享唾液與歡愉的關聯。
--980807--在人類的鼻子中有一個構造稱為「犁鼻器」,是專門接受費洛蒙的,而在人臉部是分泌費洛蒙最集中的地帶(另一個好像是腋下),因此演化或發展出以「鼻」去聞人「臉」的動作,最後演變成親吻。這是有根據及文章探討過的,至於此理論成熟度我不清楚。
--980817--根據此篇報導,再人們的基因中有一個稱作「kiss-1」,相信這很好理解,親吻也是從黑猩猩就會的習慣,詳細情形請自行詳讀。
補充:親吻有助身體健康,「研究發現,有經常熱吻習慣的人的壽命要比一般接吻的人壽命長5年。熱吻還是一種男女老少極佳的美容療法。」但個人並不清楚同性之間的「熱吻」會不會造成反效果或效果加倍,請有勇氣有興趣者實驗後告知結果,感謝。

●作夢:佛洛伊德認為夢境表達我們潛意識慾望的理論,已不被採信,作夢被認為有助於幫助我們處理情緒,然而為何我們會夢到怪異景象,則未能妥當解釋。

●迷信:該慣常行為沒有進化上合理解釋,有科學家認為,人腦的設計是用來發現模式並推論因果,因此給了不理性信仰的空間。
--980807--榮格提出的集體潛意識可以解釋此種現象,在遠古時代的人便已產生信仰的意識,且仍持續維持至今。

●挖鼻孔:惡心、普遍的習慣,但為何四分之一的未成年人喜歡挖鼻孔?而且平均每天挖四次?有人說這有助於提升免疫系統。
--980807--純猜測:挖鼻孔可以在無意識中產生快感。

●青春期:沒有其他動物會經歷叛逆、難以預測的青少年期。有人認為這段期間有助於在成年期前大腦的重整,或者讓人開始承擔責任前,進行行為的實驗。
--980807--個人同意此種重整的說法,因為社會已和求生不同,所發展出的過度期或許便是叛逆期。
--980817--推測:在青春期以前的所作所為基本上是為了求生意識與本能行為,青春期後便是在融入社會與實踐自我,青春期應是作為轉捩點的一段時期,人要從原本的求生演變到出社會。但此種理論暫時沒有根據,若是古代的人並沒有歷經此階段則可以印證這種說法,或許也文獻記載可供參考。

●利他行為:從進化角度看來,不求回報的給予是怪異的行為,有人認為利他或許純粹出於給予的快樂,或有助於群體的凝聚。
--980807--不自私的行為基本上來自於自私的動機。

●藝術:人類在繪畫、舞蹈、音樂與雕塑的表現或許等同於孔雀開屏,展現自己的求偶能力。但也可能是傳播知識與分享經驗的方式。

●體毛:身體長出纖細毛髮,粗硬毛髮則分布於生殖器官的模式與其他靈長類動物相反,有人推測,陰毛粗硬的原因可能與散播氣味、提供溫暖甚至免於擦傷有關。
--980807--在維基百科有很詳細的相關資料,功能有:減少磨擦(或撞擊..)、防止日曬、以及顯示自己已做好交配的準備。基本上個人認為這種說法已經健全,不知道為何還要在此提出。

2009/08/06

時空旅行無法改變歷史

相信大家都看過許多關於時空旅行的故事,在我看了這篇文章後有了更深的理解,「章魚出沒請注意」,引用自此網誌的一段故事:

---
假設你回到過去並遇到你的父母,並且在他還沒有生下你時開槍殺了他,這會發生什麼事?

如果你殺了你的父母,你就不會存在,如果你不存在,當然就不能回到過去殺了你的父母。但是如果你的父母沒有死,你就會存在,那麼你就會回到過去殺死你的父母。

這個迴圈將無限下去,成為一個不可解的問題。

那麼我們來想像一下,如果你真的帶者一把槍回到了過去,並且站在你父母的面前,準備射殺他們,那會是怎麼樣的情型?

當子彈打中你父母的同時,你將會消失嗎?不,因為子彈必定來自於一把槍,而這把槍必定要有人去擊發,但是如果你的父母被槍殺了,那麼就不會有人來擊發這把槍。

這是不是代表了你無論怎麼嘗試要殺死你的父母都會失敗呢?你的槍可能會故障、你可能會失手沒有打中或是因為任何其它的意外,總之你不能成功。

那如果你接受了嚴格的射擊訓練、帶者一把上好了油、保養良好構造簡單可靠的槍回到過去呢?

可惜現在己經不是會不會成功的問題,而是你根本不能成功,因為你現在存在的這個事實決定了任何想要嘗試殺死你父母的行為都註定會失敗。

這也稱為一種「無選擇型的矛盾」
---
看完了這篇文章,思考了許久,我相信,人並沒有辦法改變歷史,這句話並不是否定時光旅行,雖然在相對論中就表示頂多讓時光停止而無法到流,但世界上沒有不可能,我所說的是,就算真如大家所願回到了過去,那也是必然的發展,在怎麼樣都無法改變歷史,接著這個故事說下去,主角所剩的選擇只有開與不開槍(這裏已經把其他因素給考慮進去,不開槍包括了失誤等等,而開槍則是假設必死無疑),那麼接下來我用條列式列出所有概略的情況:

一、假設主角開槍成功殺死父母剩下的情況:
1.主角消失:這樣會無法解釋開槍的來源,也就是這必不會發生。
2.主角繼續存在(只列出幾種例子):
(1) 可能主角並不是他所射殺的人親生的。
(2) 或許開槍後母親生出主角後才身亡。
(3) 也可能有其他人又改變了歷史(假設真的可以)而將主角的父母救回。(但這樣並不能完整解釋為何有其他人可以改變歷史)
二、假設主角失敗:
1.主角繼續存在,這合理解釋了他存在的原因。
2.若主角發生改變,則表示他改變了歷史成功,那麼又為何還會有那原來的他去改變歷史,同樣產生矛盾。

在各種情況下,人為的因素無法改變歷史,或換個角度來說,只能是去完成歷史罷了,也許真的回到過去,每個人的所作所為反而會成為必然的發展條件,不管做了什麼,就會像是在歷史預料中的,並沒有辦法改變。

---23:00
這篇的靈感是因為我在努力尋找上一篇「時空旅行的矛盾」的相關線索,而找到這個網誌產生的想法,當然這種想法也可以印證的那篇上,這就可以同時解釋了。

無靈魂論

因為萬物皆由原子構成,包括生命,那麼如果將適當的原子組合起來,理論上似乎是可復原出生命,那麼所得到的應該是死人還是活人呢?

個人認為,應該是死人,因為在還沒注入能量以前這只是靈魂論者所稱的「軀殼」,但是若將能量注入(這裡不討論以何種形式注入,或許是ATP或電流或任何形式),此軀殼就成了活生生的生物了,就靈魂論來說生命的組成是軀殼與靈魂,那難道注入的能量是靈魂嗎?不,所以很明顯的,並沒有所謂的靈魂(不將靈魂定義為能量的話)。

我試著用反證法來表達:假設靈魂論成立,則生命分為軀殼及靈魂,根據原子不滅定律,軀殼必定可以人造的手法做出(假設人類能力所及),做出的軀殼必定得加入能量(任何形式)才能成為生命,但因能量不等於靈魂,所以證明並沒有靈魂存在。'

---22:00
突然想到,學長口中所說的「高密度能量體」,再打的時候竟然沒想到。
如果靈魂是高密度能量體,那麼也就是能量?若是能量那也不是不可能,只剩一種選擇,靈魂是極強的能量能讓軀殼產生生命。
因此結論應該是,「實際上並沒有靈魂」或「靈魂即能量的一種形式」,何者?請大家發表一下意見...

---20140203
死後有來生嗎?
當有人問:「你相信有來生嗎?」他的意思不是字面上的意思,而是:「假如你星期天死了,你相信你意識到了星期一還存在嗎?」意識可以只一個抽象的連結模式與其刺激:反應規則,或者是構成你大腦的該模式的特定食物。那個模式與死亡無關,但大腦不會在死亡後繼續存在。

Steven E. Landsburg,大哉問:為何常識會說謊

宇宙的外圍

從我們對空間的認識,我認為宇宙可以算是有限大的,也可以算是無限的,這只是我們對宇宙的定義還沒有辦法完備緣故。
我想宇宙的外圍(將宇宙定義為有限大)只是存在「空間」罷了,也就是一個不包含任何物質、能量(包括光)的空間,因為沒有光速的存在,「或許」也沒有時間(或許的意義為並不能用有無光去解釋時間的存在),在宇宙內與外的邊界,所謂的分隔只是依空間存在的意義來做區別,也就是將有存在東西(物質、能量甚至時間)的部分定義為宇宙內(有意義),而宇宙外則是不存在東西的無意義空間。

呼應了之前的文章「在某處有能量轉換為質量」,宇宙會擴大的理由是由於能量的擴散(或許是光以光速擴大)而將宇宙的範圍拉大(或是說將有意義的部分拉大)。

結論是,或許空間並沒有界線,只是有無意義的差別,而宇宙若是要無限制擴大所需要的就是足夠的物質或能量吧!

---
想了這些,又出現了一個問題:
既然有原子不滅(物質意義)與能量不滅,那麼空間是否也不滅呢?時間呢?(對於時間的起始與結束目前尚無一套完整的說法)。

2009/08/05

時空旅行的矛盾

請先看看這篇故事,時空旅行的矛盾
---
一九四五年,一位來路不明的女嬰被棄置在克里夫蘭的一所孤兒院。
「珍」在孤獨和落寞中長大,不知道她的親生父母是誰,直到一九六三年的某日,她莫名其妙地愛上一位流浪漢。正當珍的際遇開始好轉時,災禍卻接踵而至。
她懷了流浪漢的孩子,流浪漢卻不見蹤影。
在複雜的生產手術中,醫生赫然發現珍有兩套性器官。
為了拯救珍的生命,他們只好為珍進行變性手術,讓「她」變成「他」。
最後,一位神秘的陌生人,從產房中綁走了她的孩子。

經歷了這些打擊,被社會排斥,被命運嘲笑的「他」,變成了一位酒鬼和流浪漢。
珍不但失去了雙親和愛人,連自己的孩子也失去了。到了一九七0年,他走進冷清的「老爹酒吧」,向一位老酒保說出他悲哀的一生。
酒保答應幫他報復對「她」始亂終棄的陌生人,條件是他必須參加「時間旅行團」。
他們兩人進入時間機器,酒保將流浪漢留在一九六三年。
流浪漢莫名其妙地愛上一位年輕的孤兒,後來讓她懷孕了。

酒保繼續前進九個月,從醫院綁走女嬰,將女嬰棄置於一九四五年的一所孤兒院。
後來酒保將流浪漢帶到一九八五年,成為「時間旅行團」的一員。
流浪漢終於開始過著穩定的生活,成為「時間旅行團」中一位受人尊敬的老會員。
後來他化身為一位酒保,接下最棘手的任務:和命運的約會,
在一九七0年的「老爹酒館」和一位流浪漢碰面。
---
很明顯,這篇故事充滿了疑點。
首先這篇的來源已經不明,我試著要找出原文,但是似乎是某小說的翻譯,在這邊就不追究了。

再看一次,或許就會明白,故事中所有主角都是同一人,而造成混亂的就是「時間旅行」,所有人物的父母也都是自己本身,再來請看看這張圖。
這樣很好理解,事實上所有主角與主角之間的接觸只是自己不同年紀時的接觸罷了。
這個故事同時也表達了無限和零的概念,因為這可以無限的循環下去,也是從無中生有,小女孩從哪來的?是長大後的她自己生出來的,小女孩的父親則是母親的未來,而酒保又扮演了製造與解釋疑點的角色。

當然要找出疑點也不是那麼容易,試想,酒保在棄置小女孩後應該是又回到了1970,在1985被年輕的自己給取代,年輕的酒保又回到過去準備製造出另一個新的自己,那麼若這個故事持續的循環下去,不是就會有許多的老酒保出現。當然這還不足以推翻這個故事。

酒保為何要帶走小女孩?在動機的部份也沒辦法解釋,故事中也沒有交代清楚,或許只是為了讓故事完整。這也不足以推翻。

再來看看各人物的起始與終點,「她」是被「她」生出來的,最後變成「他」,「他」是由「她」變來的,最後變成「酒保」,「酒保」是由「他」變來的,最後不清楚。
因為已經討論過酒保的結局並不會對故事造成影響,因此要推翻這個故事必定要從「她是被她生出來的」著手。
從年齡來說0歲的她被18歲的她(與25歲的他)生出來,在這一瞬間(若酒保也剛好出現,他也還在)事實上是存在四個同質不同年紀的人。

但是這樣看下來,這個故事好像也沒有地方可以推翻?不合理的地方有很多但是都不足以推翻掉。難道這是可能發生的嗎?

有人知道的話麻煩透漏一下,謝謝。

---980806
出處:Robert A. Heinlein《行屍走肉》-摘要(All You Zombies...),

---980806 23:05
為了找出這篇的疑點,我找遍了許多地方,再一個小小的網誌找到了一篇故事,帶給我很大的啟發,因此我認為,人類是無法改變歷史的,請看這篇,「時空旅行無法改變歷史」,這也解釋了這篇的矛盾之處了,同時得到印證。

零角度


這裡有一條線段AB,那麼問題是,請問這是一個0度角還是360度角?

---

這個問題是我在看「笛卡兒的秘密手記」這本書時想到的,在第54頁裡面講到了笛卡兒證明了當時沒有人可以證明的問題:「證明零角度實際上並不存在」,當然在書中也附上了圖和說明,但我卻看不懂那和證明零角度有何關係,上網搜尋一下也找不到相關資料,因此產生了這個問題。

---

那麼公佈答案,這不是0度角也不是360度角,請再看題目一遍,一開始就告訴你了,這是線段AB。

那麼要怎麼證明線段AB並不能表示成是0度角呢(假設有存在0度角這東西),請看證明過程,這是我利用P.54的方法證明出來的:假設此線段是個角度,若有一線段將此角(角BAB)分為兩等分,那麼必存在此一直線通過點A將此角度兩等分,因直線與此角度兩邊重疊也同時將點A分為兩部分,這與「點」的定義不合,「點」是不能分割的,因此此角度並不為0度角。

---

但是要如何證明有或沒有零度角呢,又要如何區別0度角與360度角呢?

--20090806
有人竟然猜說這是180度角?當下我並沒有反應過來,但事後想想,我指的是角BAB,並不是中間有一點C而指角BCA,如果是這樣應該是180度無疑,請不要誤解了。

2009/07/28

直覺、理智、本能

直覺有許多說法,靠的是經驗的累積,或俗稱的第六感(或女人的第六感),或突然靈光一閃的想法,這種方法對沒試過的人十分大膽,直覺所產生的結果正確率不一定高,應該說因人而異,有些人天生就可以用直覺下判斷,但有些人相信直覺只會造成自己的誤判。

理智顧名思義,就是用理性思考的智慧,基本上理性思考要完全(或幾乎)排除掉感情的因素(至於感情方面可以轉移到第六感),理性思考也牽涉到邏輯判斷,在常見的情況下男性會比女性還多(這又牽扯到大腦皮質的不同),基於這是個十分簡單的概念就不再冗述。

本能,又可以稱作天性,若要以潛意識來比喻,理智就是前意識,直覺就是無意識,而本能則是集體潛意識。也就是,本能是許多人與生俱來的,或許不能共同被發現也不能完全做出區別,但基本上都是存在的。生物的基本活動現象就是求生、覓食、求偶、交配,這都是本能所驅使而不需要經過學習(當然在此不討論經過學習而加強的本能行為),若是將本能行為發揮到極限或許可以超出直覺與理智所及。

這邊簡單的先做出區別與少許補充,日後也許會再增加。
總之,直覺像右腦,理智像左腦,本能像腦幹。
直覺像無意識,理智像前意識,本能像集體潛意識。
直覺是情感,理智是邏輯,本能是天性。
若直覺是文科,理智是理科,本能就像寫名字。
淺見。

2009/07/27

小數換算分數缺陷(10/05版)

先提供用小數換算分數的辦法,也是證明或導出公式的辦法。

舉例換算0.8循環。設S=0.888...也就是0.8循環,則10S=8.888...也就是8.8循環,兩式相減10S-S=9S=8(因無限循環節8已被相減掉),故S=8/9(九分之八),這是正確的,8除以9確實等於0.888...循環。

公式:小數點後數字-小數點後非循環節數字/n個9 m個0(n為循環節個數,m為非循環節個數)。

這是我在試的時候無意間發現的或許是公式的缺陷或例外,提出來希望有人知道為什麼。
換算0.9循環以相同方法,設S=0.999...也就是0.9循環,則10S=9.999...也就是9.9循環,兩式相減10S-S=9S=9(因無限循環節9已被相減掉),故S=9/9(九分之九)=1,因此得到結論,0.9循環=1。
這…為何?

---980802
至今都想不出來,似乎也沒有人確實知道原因,我去問了老師,卻還是很難解釋為什麼。
簡單來說0.9循環應該是除了1以外最接近1的數字,但卻既不是1又不是0.9。
正確來說,0.9循環無法用分數來表示,應該這麼說吧,很奇怪,不管用公式或利用原理都只是得到1。
或許會有更好的解釋,但是暫時,0.9循環是沒有分數的形式的。
有知道詳情的人還請補充說明,謝謝。

---980813
感謝五樓的回應,這讓我產生新的想法。
假設0.9循環=1,用同樣的方法兩邊先同乘10倍在減掉原數,變成9=9,這似乎可以證明0.9循環=1?
還是不暸。

---980821
再次感謝五樓匿名網友的補充,根據他的說法,0.9循環=1是正確的(請自行到回應中看),我暫時也這麼認同,但是沒辦法完全肯定,因此會先保留,有更好的解釋會再提出,有其他想法的人也歡迎發表,謝謝。

---980822
感謝 小政學長熱心相助,這讓我產生很大的啟發,我概略的整理一下。

學長強調了一點就是無限到底有沒有限的問題,我在3樓的回應中已經討論過了,但是這實在是個很矛盾的問題,無限循環小數到底有沒有底呢?個人認為並不能當作有底來計算,這已經失去去討論「無限」的意義。
還有一點,就是誤差,也許這種算式中會產生一種誤差,這種講法很特殊,因為似乎否定了此算出帶出的其他等式,但是學長說我們在計算的過程中會忽略掉那些多餘的誤差,只有在0.9循環=1的狀況下才可能注意到。因此這種算法就是突顯出誤差罷了,這種講法我覺得十分合理也頗認同。
最後,基本上,人的理解是有限的,因此不能去討論無限的問題,小政學長:「我們沒辦法對無限去下定義。」

致上萬分感謝,以上說法大部分都是小政學長的提供,我把這種講法整理後提出來,希望沒有理解錯誤的情況,個人對於產生誤差的說法十分認同,至於產生誤差的原因則是人的理解是有限的。以上說法給大家當做參考,如果有任何新的想法會再補充。

---981005
數學第2-2無窮循環小數有提到,看來0.9循環是確實等於1的,但在前文中以刪除方式減掉無限循環節的方式是不夠完備的,利用無限等比級數便可以求出。
設S=0.9循環=0.9+0.09+0.009+...=0.9*10^0+0.9*10^-1+0.9*10^-2+...,帶入公式,公比r為10^-1,首項a為0.9,a/1-r=0.9/1-0.1=0.9/0.9=1。
故證明0.9循環等於1

感想:沒想到這竟然會在數學課提到,不過很早就開始思考這個問題看到時就會有不同的感想,雖然不是自身的頓悟卻也又了解了一種特殊的現象,很明顯人會被所知所侷限住,從小的教育環境便會學習到9不等於1,在這邊便會又陷入此種邏輯,感覺非常嘖嘖,感想結束,此篇到此告一段落。

2009/07/21

「校規」只是少數服從多數

在此聲明,這是我在2007.4.12的文章,原封不動放過來,當時也獲得了廣大迴響,這是我在當時的想法,現在則不予置評,但會放上來總是有原因,或許有些部分我始終認同,有些部分我已改變想法,這都不重要,看看吧。
-----------------------------------------------------------------------------------------------------------

「校規」只是少數服從多數


公理,只是一群人訂出來的標 準,這一群人就是「成年人」,社會公理指的就是法律,也就是說,法律是大人們定的,這是依照大人們的價值觀所訂出來的,所以很多人會感覺到:大人不了解我 們。因為大人們的價值觀完全不適合我們,這是因為大人們經驗比較多,也是不可否認的,但是經驗多不一定比較好,反而是小孩的價值觀比較純真,所以這麼來 說,大人們的價值觀更不適合其他未成年人。


為什麼我們得遵守那套大人們 定的社會公理---法律?因為現在社會上很明顯的是成年人比較多,「少數服從多數」,所以法律理所當然的就是大人們訂,也非常的適合大人,但這就是社會的 現實,我們是小孩,卻必須遵守這套成年人訂出來的法律,法律也非常的不適合,因為大人們的價值觀都和我們不同了,怎麼還有可能訂出我們適合的標準呢?也就 是說,「法律」這種東西是完全不適合我們的,但大人們卻逼迫我們認同並遵守,我們卻不得不,這就是社會最該感到可悲的現實!


當然,學校也是個小社會,所 以也有公理,就是「校規」,這也是大人們訂出來的,所以也理所當然的不適合我們。或許有些人會發現,在自己的班級上也有一套班上的公理,這是班上的同學自 己訂出來的,適用於班上所有同學,也是依照所有同學所量身訂做的。雖然這些公理不像法律那樣寫的明明白白,但每位同學都心知肚明,如果注意觀察,很容易就 能發現其實班上同學訂出來的公理很多是不符合法律或校規的,這也同時突顯了法律和校規對學生們的不適合。


在某些班級上,可能就會有那 些專門打小報告的,稱之為「老師的眼線」,其實這是種不利己也不利人的行為,仔細想想,在同年齡層中,才有真正的朋友吧!如果去當老師的眼線,那就是在外 面的社會上交朋友,但是這年齡相距太大,會有真正了解自己的朋友嗎?還不如在班上做好人際關係,因為如果背叛班上的所有同學,那可是會被三十幾個人唾棄, 但只要相信同學、信任同學,那我相信其他同學也會信任這個人。什麼事都去打小報告非常不利,這只會更突顯自己的懦弱與軟弱無力,真正有能力的人,是把事情 處理的又快又好,雖然這很困難,但也不需要做到那樣的完美,至少可以證明自己:我不是那種什麼事都要去打小報告的懦夫!


許多老師也有察覺到這套班上 的公理,更多老師想要去破壞他,因為那套公理對老師、對學校、對社會都沒有益處,因為那是同學們訂出來的,所以幾乎所有老師都想盡辦法要讓它消失,其實這 是不必要的,老師怕的只是麻煩,因為這套公理會違反校規,所以就會讓老師添加麻煩,老師為了減少這些不必要的麻煩,所以想盡辦法的要這套理論消失。其實老 師大可以不管,但如果要管,就應該要用對的方法。大部分的人都知道對錯之分,如果做出了社會上公認的「壞事」,那就依照校規來處分,給予記過等等,這樣同 學們可以認同班上的理論,又可以學習社會的現實,豈不是一舉兩得?但卻不見老師採取這種方法,只會用自以為是「真理」的法律來管理「班級」這個小團體,事倍功半!


最後期望,這個社會現實的一面,能變的更美好!


-----------------------------------------------------------------------------------------------------------


很感謝你有耐心的看到這裡,在這邊放上其中一篇回應,反駁我的,自稱是「老師的眼線」。


-----------------------------------------------------------------------------------------------------------

社會法律昰正確的,我的自由,我的說話方式你無法管,因我沒犯法,沒犯校規,我的朋友多的事,因正義無錯,正義一定會獲勝,萬一沒有公理,那社會不是不成樣,老師眼線又如何,只要在這事上我和我的朋友受到欺侮,我一定會反駁,我要變本加厲,使社會平等、美好。


老師的眼線上

-----------------------------------------------------------------------------------------------------------


或許大部分人的感受都會類似甚至相同,這很正常。
順道一提(離題),在我發了這篇文以後的13天部落格因不明原因(忘)關閉,之後的19天左右增加了一支大過,再7天左右轉學。

純氧自殺

這是由很久以前(幼稚園時)在百科全書看到的靈感得來,再加上一些國中的知識。
首先在印象中,百科全書上寫的是「深呼吸也可以自殺」。

首先解釋引發人類呼吸運動的是二氧化碳而不是氧,所以當腦幹感應到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減少,就算當時含氧量很高還是會造成呼吸急促。 來自知識+
但這還不至於解釋為何吸入過多純氧會死,是因為「擴散作用」,當空氣中沒有二氧化碳而是接近純氧的狀態時,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會擴散自空氣中,這時候二氧化碳就是死因了,因為血液中沒有二氧化碳呼吸速度也會減慢到幾乎沒有。 來自知識+

根據氧化的概念,過濃的氧氣會造成人體快速老化,產生許多過氧化酶以及自由基,兩者的知識請自行搜尋,許多保養品、化妝品都在「抗氧化」,因此可想而知吸入純氧同時也是反保養的效果。

講了這麼多理論,先談談以前我的人體臨床實驗,受試者是:我。
日期是2006.11.6,半夜睡前,以下敘述為2006.11.7的文章以我現在的語言重新敘述版本。
躺在床上用最自然輕鬆的方法,閉上眼睛,慢慢的深呼吸,每次要五秒左右,中間沒有間隔,不吞口水不必嘴巴。
就這樣三十幾次,基本上完全沒有任何快死的感覺,呼吸沒有變快倒是有一點變慢(這應該是正常反應)。不過蠻痛苦的,嘴巴會很乾,有興趣的人自己試試,深呼吸也是很累的。

回到理論,空氣中21%的氧氣很明顯不至於至人於死,但也或許是次數不夠,麻煩有興趣者試試,若是還活著請提供給我思考,死的話記的先寫遺書讓我知道或死後來找我也可。
就我所能理解的範圍,應該是濃度的不足,因此準備去買幾罐氧氣瓶試試(若有人有的話請通知我),但為了讓大家知道我的實驗結果以免後人重蹈覆轍,我會盡量保持不死。

這不是教你自殺,敬請期待,再補充。

---980722
在yahoo拍賣買了三罐純氧氣瓶花了460,請靜待我還活著的好消息。
要寫的這麼詳細只是以防萬一有個一萬我無法向大家說明不能吸入純氧以免前人死了後人也死。

---980723
突然想到氫氧火,既然都找到純氧了,就順便玩個氫氣吧,但是竟然找不到氫氣筒,或許是太危險,所以打算自製,尋找鹽酸中,誰有請提供?

---980803 下午
終於買到鹽酸了,但是鋅粉卻缺貨,找了鋁箔包和鋁罐,產生出來的不知道是什麼只是一直冒白煙,有人知道生活中有什麼易得的金屬嗎?

---980803 傍晚
請問有誰有辦法將收集起來的氫氣加壓然後做成打氣筒那樣?因為直接將氫氣和氧氣混合在一起稱做找死,目前缺:火材、實驗用廣口瓶、鋅片或鋅粉,但是好像偏離主題了,期待氫氧火。

---980803 22:58~23:02
經過剛剛費時四分鐘的實驗,先在此聲明,我還活著。
首先我照著氧氣瓶的說明,將蓋子遮住口鼻,就像氧氣罩那樣,然後吐氣(因為要開始吸氣了),按下去(就像要噴殺蟲劑那樣),吸一口氣,竟然頭暈了,就是眼前一片黑那樣,也許是第一次用的關係?還有一點塑膠的味道(雖然瓶身畫的是森林)。接下來就用正常速度呼吸,吸氣時按著,呼氣放開,這樣大概持續了100多次,倒是沒什麼特別的感覺,不過結束後卻有點喘不過氣的感覺(呼吸要比較大口),就這樣實驗至時告一斷落,或許下次做個打球後吸氧氣的實驗。
總之,我沒死。

---1000211
感謝網友瞧楚提供的資料,大約半年前我問過生物老師這類的問題,那時後獲得的答案也是不會因為不做呼吸運動而死亡,但是一直找不到相關的資料,原來關鍵字是氧中毒,請參閱這篇,氧療與保健,以下為引用。

大氣中氧氣約占21%。人類生活在這樣的環境中,經過漫長的進化適應,人體的各種生理機能已經適應了正常氧含量的環境。如同缺氧打破了人體自身代謝平衡一樣,攝入過多氧氣也會打破人體自身代謝平衡。但是,人體對富氧環境的耐受能力高於其他動物,而且高度富氧的自然環境幾乎不存在,攝入過多氧氣的機會極少。直到高壓氧問世以後,醫學界才發現和證實了過度攝入氧氣的副作用氧中毒。

使用密閉式呼吸面罩吸入高濃度氧(60%以上),而且超過一定時間以後,或在高壓下吸氧超過一定時間,就會引起氧中毒。例如,在2個大氣壓下持續吸氧2小時5分鐘,可以出現抽搐;在3個大氣壓下,出現拍的時間僅是37分鐘;在2.5個大氣壓下持續吸氧7小時48,在3個大氣壓下持續吸氧6小時20,可使肺活量減少10%,此時的主要症狀是深吸氣時感胸痛,並伴有咳嗽。

這是由於過量吸入純氧,使20多種含羥基(SH)的去氧醇和輔酶的活性受到抑制以至滅活,因而嚴重影響與氫的轉移有關的代謝過程。過量吸入純氧,還會明顯影響三酸的循環,細胞粒腺體中的氧化磷酸化體系被破壞,影響高能磷酸基團的生成過程。還會在被作用的組織中,過多地產生出游離氧。

由於過量吸入純氧,血漿中溶解的氧已經基本滿足了組織的需要,與血紅素結合的氧基本不再解離,因而影響了相當一部分二氧化碳的運輸和排出,促使組織中二氧化碳積聚,酸度增加,也影響正常代謝。

氧中毒造成的影響是全身性的,會對全身身體產生功能性或器質性的損害。由於各器官的敏感程度不同,通常只突出表現在肺及其他表面粘膜、毛細血管;造成中樞神經系統組織損害,還可以不同程度地造成腦神經和肺部、眼睛的損傷,也有造成溶血的可能。

氧中毒的臨床症狀是:臉色蒼白,出冷汗,頭暈、噁心,甚至抽搐;腳痛,咳嗽,呼吸急促。有些患者出現細胞溶血。孕婦發生氧中毒,會使未成熟嬰兒出生後視力下降。

常壓下吸氧,無論使用單鼻塞吸100%純氧,或是使用密閉呼吸口罩吸濃度低於70%的氧,都是十分安全的,吸氧時間不必限制。如果使用密閉吸氧口罩100%純氧,要在24小時內暫停吸氧4,每次1520分鐘,間歇時間只吸取空氣。需要注意的是,慢性呼吸衰竭的病人,吸取高濃度氧的時間和濃度應遵醫囑。

常壓下用鼻導管吸氧,是不可能引起氧中毒的。這是因為,在常壓下用鼻導管吸氧時,由於鼻導管僅置於一側鼻孔中,而且流量較低。呼吸時,一個鼻孔吸進純氧,另一個鼻孔吸入空氣,在鼻腔混合後,氧濃度不會超過50%,所以是很安全的,決不會引起氧中毒。因身體缺氧而給予吸氧治療的患者,更沒有可能發生氧中毒。我們在多年的醫療工作中,從來未見到在常壓吸氧中出現氧中毒的患者;甚至在高壓氧艙中治療的患者,只要嚴格掌握高壓氧的壓力時程極限,也極少出現氧中毒的病例。

整理過後得到的結論:死亡的原因有:粒線體中的氧化磷酸化體系被破壞(這我不是很清楚,大概和ATP分解成ADP的過程有關)、氧氣占據紅血球中的血紅素無法排出二氧化碳。

如果依照我原來實驗的方式,我可能要連續吸24小時之後才會出現輕微的咳嗽。

那麼此篇的更新告一段落,十分感謝。

2009/07/16

世界上沒有不可能,凡事都有例外

這是一場矛盾的詭辯賽。
要進行論證,請先了解,若要證明一件事是對的,需要有條理的分析證明,但若要證明一件事是錯的,只要舉出一個反例即可。要說是規定也可,習慣也行,公理也通,反正就是如此。

世界上沒有不可能」、「凡事都有例外」是兩個主角。

證明世界上沒有不可能:先假設世界上沒有不可能為真,那麼也就是世界上有可能有不可能,但是因為凡事都有例外,所以世界上沒有不可能也有例外,也就是世界上沒有不可能的例外就是世界上其實有不可能,而不可能的就是世界上不可能找到不可能,因此證明世界上沒有不可能。
若要證明凡事都有例外,請用反證法。假設凡事都沒有例外,那麼世界上沒有不可能也沒有例外,因此世界上絕對沒有不可能,也就是世界上絕對有可能找到不可能,這與世界上沒有不可能矛盾,因次得到結論凡事都有例外。

---980721 補充:
其實這段「解釋」還是有缺陷,也可以說是不合理之處,或是說是有漏洞,但不怎麼期望有人看的出來,意思就是「激將」希望有人可以看出來並且提出或反駁或一起來想想如何讓解釋更加完整。

---981115 更新:
在9~12樓的回應中已提到上文所說的缺陷,留待各位細心發掘,並期待可以獲取一些建設性的意見以使此缺陷掩蓋或有任何更完美證法歡迎提出。

做任何事都要付出代價

首先先解釋,「做事」,就要花到力氣(或類似的,又稱ATP),這也可以算是代價。
所以做任何事都要付出代價,這根本是無庸置疑的。

當然要用這個理論去解釋其他也是行的通。
這裡的代價不是指好或壞,因為好壞是人們去定義的,代價是本來就存在的。

這是我在2007.2.4發的文精整。

世無相等

結論:世界上沒有相等的任何人事物。世無相等

如果有兩塊金屬,是不太可能發生一樣重的事情,也就是沒有任何的誤差,但是若是連金屬分子都一樣多呢,曾經卡在這部份很久。
事實上,「相等」包含的意義是,兩種物質所存在的時間空間不同。
但是既然已經分出是兩種物質了,那就註定這是不同的東西。
如果是兩個相同的碳原子,或許有可能重量一樣,但是所存在的空間當然不同,存在的時間也不一樣,這是一定的(以此宇宙的觀點)。
或許可能有另一個宇宙,在那邊兩者物體可以重疊,時間也可以重疊,那麼或許真的會發生相等的情況,但,那是另一個世界了,所以結論為世無相等。

這篇文章以及多重宇宙、每個宇宙有各自物理定律的說法是我在2006.12.25提出來的,在近期的科學人雜誌也有相關的「平行宇宙」的文章,印證了我的想法,因此也在此提出。

2009/07/15

理由藉口

理由藉口的爭論戰。
首先根據辭海:
「理由」:事物存在或發生的根本原因。
「藉口」:推託之詞。

許多人常會把理由和藉口弄混,其實是不同的。
白化依一點解釋,理由是本來就存在的,看到「根本」兩個字,而藉口是人(或說是生命有機體)創造出來的,看到「推託」兩個字。
當然在本質上有可能兩個詞指的是相同東西,但是目的(或說是存在的價值)不同,就有可能從理由變成藉口。

舉個例子,「為什麼遲到?」「因為塞車。」這時候塞車可以算是遲到的理由也算是藉口,因為這可能是根本的原因之一,但卻同時被用來解釋。
但,「遲到,去罰站。」「因為塞車。」這時就是藉口,因為「塞車」被用來「推託」「罰站」。
目前還沒想到又什麼例子是理由不是藉口的?或許是藉口聽多了吧,新新人類只會講藉口而忘了理由了...有想到的請告知我再補充。

這篇是在2006.12.22看到一本書上的一句話:「你可以有一千萬個理由,但不可以有一個藉口」,我就去查理由和藉口的分別,而產生的靈感。

活著的目標

這是從舊文2006.12.11中整理出來的,再加上一些補充。

人為什麼要活著,活著的意義又是什麼?
相信很多人都思考過這個問題,尤其是在摸索時。
我在2007年看到一本書《欲望解剖室》,裡面的觀點也呼應了我的想法,因此在此舉出來。
有興趣的人可以自己去找找,推,《欲望解剖室》時報出版,威廉爾凡著。

活著的人就是為了達成目標,活著時沒有目標的人稱為「廢人」(這基本上沒有含有貶意,但常被解釋成貶意詞,不予置評)。也就是說,沒有了目標的人就是活著沒有意義的人。
舉個例子,貝多芬,認為他無法做出更好的曲子而舉槍自盡,這就被認為是達成目標後的結束人生。

但是看到這邊的人,如果你並不知道自己活著的目標、活著的意義是什麼,也別急著想自殺。
人就是喜歡合理化的動物,當然囉,只不過是防衛機制的一種。
不知道自己的目標的人,就設個目標:找出自己的目標。
當然要嚴格的說起來,這或許是個沒有意義的目標,因為要找出自己目標的人表示自己沒有目標的活著,既然沒有目標的活著為什麼還會有找出活著的目標這個目標,所以產生矛盾,意為為了找出自己的目標而活著沒有意義,但是人是擅長合理化的動物,我相信還是有人能合理化的,所以就不做無意義的辯論了。
只是要告訴所有人,在你沒有找到目標前要自殺,我並不反對,但是也可以選擇堅強的活著是吧?也許你選擇要自殺,從50樓跳下去,到40樓時開始思考自己的目標,到10樓想到活著的目標,那也於事無補,不如活著想是吧?

這不是勸你自殺的文章,請不要檢舉我。

一切的混亂都是人引起的,逃避自我

首先,這是從我舊的奇摩部落格整理出來的,那是在我2006.11.19到2006.11.23之間的文章,共五篇,所有觀點都沒有變,只是重整,解釋的更完整。

重點:「一切的混亂都是人引起的。」
定義部份:
「一切」指所有的人、事、物,一切的一切切。
「混亂」指所有雜亂沒有條理的人、事、物。

但是,如果避開人群,或是說避開人,那有辦法避開混亂嗎?
答案是不能,可能大家的直覺反應也都是如此,為什麼?
因為自己就是人,要逃避混亂,也就是得逃避自我

以上是舊文整理,以下是新的補充。

所謂「逃避自我」,是現代人時常發生的,尤其是在身心未成熟的青少年身上更可以看見。
無法面對自己、對自己做的事沒有自信、太過於迷戀自己的所作所為、認為自己的行為皆是正確的、排斥拍照或討厭看到自己的照片..等。
會產生這種「逃避」的心態,基本上也就是為了「遠離混亂」,但有可能真的就這樣遠離嗎?自我是沒辦法排斥的,或許有些未知的辦法,但就算消除了自我,難道剩餘的人格是完整的嗎?難道剩餘的人格不會產生更多的混亂嗎?
也許,人註定是要活在混亂之中。

2009/07/12

時間點線面

時間點、時間軸、時間平面,這是基於「」的理論而提出。

首先我要先解釋,有人認為時間平面是由許多時間斷層所構成,意思是每個時間點與時間點之間並不存在著連結,是如同動畫原理般以每秒無限多張的相片所構成(比喻),但在此時間斷層中卻存在著許多歧意,若時間點(簡稱點)與點之間並無連結,那所謂人的記憶是如何延續下去?如此多的紛爭並不再介紹,本文是根據此理論而衍生出來的,因此事先聲明。

時間點在前文中以解釋過,在時間軸上的許多時間點並不代表一段時間,已文字來理解似乎很理所當然,那是因為就定義來講是非常簡單的(用數學打個比喻:若此函數的定義域以構式法來表示很簡單,以{點}來表示即可,但若要以表列法來表示似乎卻是"接近"不可能的。),要以一秒呢,還是一億分之一秒來表示呢?都不合理,真正的表示法可以以1單位時間來表示,或是{x│x為實數}來表示,但這又回到了定義的問題,也就是並沒有方法可以真正表示出「時間點」的確切位置。若我說「現在」,那麼在我打到這個字時,那時的「現在」,已經是「現在」的「過去」,既然如此,那就沒有辦法來表示「現在」這個時間點,也就是定義並不完整,但「過去」及「未來」,卻可以表示,因為過去及未來不會再更動,或許過去不斷增加,未來不斷減少,但我們知道過去是屬於整條時間軸(數線)的一部份,而更動的地方只在接近原點的部份,當我們重新定義一個「假原點」,便可以表示整個數線的值,例如,定義假原點西元元年一月一日零時零分零秒零毫秒..等為原點,那麼過去的一段時間,所謂的「現在」,便表示為2009年7月12日3時06分50秒,當然這已成為過去。因此人們"發現"的「時間」是一個偉大的要素,而人們"發明"的「時間」是一個偉大的定義,少了後者無所謂,但少了前者似乎一切就失去了原則?("偉大"為主觀因素,不予置評。)

時間軸的概念便是數線的概念,省略。

時間平面在第二段已概略敘述過,類似於平行宇宙的概念,因人類只能在無限(指沒有限制)的規則中找出有限(指數量)的規則,因此便定義出此概念,就像超出自然理解範圍的叫「超自然」此道理。
這邊有一個有趣的現象,若是時間平面真為一平面,那麼許多時間所成的集合不就是一立體圖形?意思近似於,一張紙為一時間平面,那麼一疊紙所成的時間平面集合不就成了「時間空間」?當然,這牽扯到時間平面的定義問題,但既然定義不完整就該把定義合理化,或用此定義去解釋其他無法解釋的現象。
證明:若時間平面屬於平面,則無限多時間平面形成無限大時間空間,這與時間為一數線相違背,故時間平面非一平面。
在這邊比較好理解的解釋方式是:「時間平面」中的「平面」兩字並不代表真的平面,而使以所知的辭彙表示(或譬喻)未知的事物,在未聲明完全的情況下產生的誤解。
又牽扯到定義之問題,以超出討論範圍,有興趣者請自行思考,歡迎提出意見修正。

宇宙三次方理論

空間以及時間,這兩個宇宙主要的構成元素,是大家共同認為的。
若簡化成「數線」來表示,那麼時間便是「數線」,原點可以定義成現在(這裡的"現在"指的是"點"而不是一段"線段",當然這個點隨時在移動,無法以數字或任何語言表示,故以"現在"代稱。),而右方正向定義為未來,左方定義為過去,皆為無限延伸的數線(不考慮是否加入宇宙的起始與結束,故以無限來表示),代表時間。
而空間,應該用3D立體軸來表示,X.Y.Z三條數線所組成的象限,在某點(x,y,z),唯空間的唯一位置,而沒有重複。

蟲洞的概念也可以用這種方式來解釋,黑洞為入口,白洞為出口,在時間(數線)上的扭曲,以及立體象限中的扭曲,造成可以跨越時間及空間的現象,此為時光旅行及太空旅行的模型。

正題,既然時間已數線(暫稱1D)來表示,空間以立體象限(3D)來表示,所以我認為事實上還有一大元素是被忽略的(2D),這就是:質量與能量。若此宇宙只存在著空間以及時間,沒有質量及能量的話,空間的存在就失去意義,而產生的原因也成為無解,這也是構成的元素之一。而質量-能量的變化則可以以直角座標來表示,兩者呈反向變動(這裡的反向變動並不指反比xy=k,或x+y=k之類似概念,而是純粹解釋質量及能量可以互相轉換的理論)。

因此我認為,時間、質量與能量、空間,分別代表1D、2D、3D,意謂宇宙三元素,擺脫時間及空間代表的宇宙限制。宇宙三次方理論

2009/07/10

為什麼總是男追女而不是女追男

---20140223
        原文是6年前打的,最近閱讀了《自私的基因》一書後已完全可以從演化觀點解釋,我在原文只大略提到了演化與生殖器上的解釋,原文保留於後。

        演化最初的有性生殖,是從同型配子開始的,也就是兩個一樣的的精子和卵子(事實上,根本無法區分)。而這兩方都會提供等量的基因到新個體中,也貢獻了相同數量的養分。
        這時若有一個配子因為突變而變得較大,它便有可能散布開來,因為他擁有的養分更多,具有演化上的優勢,新個體會有一個好的開始。然而當配子演化的越來越大,對於自私自利的小配子也產生了好處,他們可以不攜帶養分,只帶著一半的基因與另一個有養分的大配子結合。但小配子必須保證自己能夠找到和特別大的配子結合,因此小配子變得特別會動,能夠到目的地尋找自己能剝削的對象。
        能生產小且移動快速的配子的個體,它的好處就是能製造大量的配子,也可能有較多的孩子,而這是天擇偏愛的。但也可能有另一種的策略,一種大量投資、誠實的策略,它能穩定的生產少量的孩子,也讓自私自利的剝削者有了出路,而大小中等則是不穩定的策略。因此剝削者變得越來越小,且機動性越高,誠實者變得越來越大,以補償剝削者的投資,但他們不會動,因為他總是被剝削者主動追求。
        誠實者都寧愛和另一個誠實者融合,但是將剝削者拒於誠實者門外的力量,和剝削者逃避責任的力量比起來,前者顯然要無力多了。因為剝削者有較多配子可以損失,也因此贏得了演化的戰爭。對於誠實者來說的好處就是,在剝削者間的互相競爭,反而成了替誠實著篩選掉基因不良者的過程。
        結局是,誠實者成為卵,剝削者成為精子。

        這並不直接造成生理上的差異,但生理上的差異對其繁殖方式有直接的好處,因此也是演化上的結果。然而要從上述完美推論到為什麼是男追女就變得有些困難。但可以大致理解為「男性就是剝削者(精子)的化身,而女性便是誠實者的化身。」雖然代表演化機制的是我們的生殖系統,但我們的存在也可以化約成生殖系統的工具,而可以反抗天擇產生的這樣機制唯一的東西便是人性,也就是大腦意識。
        於是男性代表著精子努力散播基因,他要做的並不是等著喜歡自己的女性送上門,而是盡力去追求一個能孕育自己基因的環境(這樣的解釋最趨近自然,但也會因此失去人性)。而女性本身是孕育者,他的策略是穩定的扶養少量的孩子,因此他要做的不是去追求較好的男性,而是在追求自己的男性中做出最好的選擇。

        在這樣的演化機制中,解釋算是完全了。但其實可以推論的更遠,男性註定是剝削者,因為女性在扶養的過程中男性隨時可以離開,也就是女性在生殖過程中要承擔更大的責任,而男性要負責的則是排除其他競爭對手。因此,易受剝削的一方開始受到剝削,造成了現今(多數文化)社會的父權主義。


---20090710 原文
        為了瞭解"為什麼總是男追女而不是女追男"這個問題,我嘗試從哲學的角度來思考,卻還是徒勞無功,只好回到根本-自然。附帶一提,國小三年級這個問題便出現在我的心中...這麼久的蘊釀,希望完備。

        首先呢,要先瞭解「男」並不是一個叫「男」的東西,或許「男人」也可以叫「女人」,這就牽扯到哲學-代名詞的定義,因此這裡可以得到一個結論,並沒有通式是男追女,在此文章中以被代名詞「男」所定義的「東西」,稱作「男」或「雄」或「公」,定義為女的稱作「女」或「雌」或「母」。

        再者,從生理學的角度,男性的生殖器官是突出的,而女性相反,在本質的意義上來說,突出的當然象徵著主動,這只是在"此宇宙"中的公式罷了,意同於"外八者通常較外向",但在此卻因果相反,會走路外八通常因外向造成,但是較主動才是生殖器官的突出的結果,不是原因。以充分條件及必要條件更可以完整解釋...

        其次,從生物學的角度,在自然界中的有性生殖動物,常理來講大部分是男性負責求偶行為(意義上求偶行為與人類的追求相同),這在和人類有99%基因相同的黑猩猩上亦同,在簡單的原生生物上也有類似的行為,就連植物也是花粉(精細胞)附著於雌蕊柱頭上,因此我認為,這種行為(指男追女)應該是在演化過程中留下來的。

        另外,在一文「愛情原始為結合」中,也解釋到了求偶後交配過程完成後的衍生問題,不再詳述請自行點閱。

        若從演化學繼續追究下去,既然如此演化,必有其道理,所謂「適者生存」,那為何會如此演化呢?也許(純推論),是因生殖器官而造成的,但是否在簡單的生物中就存在著生殖器官的不同?這已超出我知識範圍外(暫且保留)。又或許,由男性所產生的個性(或稱生物學上的"行為模式")較適合負責求偶的工作?(保留)

        以心理學的角度,榮格提出的「集體潛意識」,或許也在影響範圍之內(不了解集體潛意識者請發問或自行搜尋,在此不冗述),根據文獻,男人負責的追求行為在許久以前便有了(文獻大者考古記載,小者民間流傳或故事),也許人一出生變註定"記著"前人的求偶行為,意思是,從前的人的這種模式無意的烙印在腦中,而成為未來行為模式的一部份。

---20090817
        這種觀念是從我國小六年級經由老師的一些開導所產生的想法,在此感謝-吳重震 老師。

2009/06/27

鈴聲環境

現代社會的變遷,似乎器物影響價值觀的層面越來大了?
現代人活在「鈴聲」的世界:手機響了才知道有電話,洗衣機想了才知道衣服洗好了,鬧鈴響了才知道該起床,門鈴響了才知道該應門,火災來了警鈴不響沒有人知道。
許多人從小就是活在這樣的環境中,一開始發明的人怎麼知道這東西會不會有後遺症呢?
過了十幾年,普遍了,大家也習慣了,在我們這一世代卻是得開始適應...
在家裡,是否常有或曾有一些經驗,父母叫孩子做事,沒叫他做他不做,沒叫他停他也不停,很明顯的出現後遺症了,大人,以前的小孩沒有在相同的環境中成長,小孩,未來的大人卻是相反。

社會的變遷日漸加大,似乎不能全以人類發展神速來解釋,這已超出人類改變、適應的極限。

---980710 補充:
探究為何會以"耳"而不是視覺或觸覺來察覺危險。
因為耳朵可以聽見四面八方的聲音,眼睛卻只能直視正前方,觸覺是在近距離。(主因)
又眼只對紅、黃光有較大反應,觸覺只對痛覺有較大反應,但人的聽力卻有能力自動過濾雜音,而察覺危險。

附帶一提,相信大家都看過鬼片,下次試著把聲音關掉,會發現一點都不恐怖,綜藝節目或類似的也會利用配音產生類似效果,關掉後常會覺得無趣。

2009/06/16

數字錯覺

請想想一個問題,大家都說戴安全帽比不戴安全帽安全,從邏輯上推論似乎沒錯,但從數字上,這似乎是根據事故發生率來判斷的。
譬如說,一百輛車,五十個人戴安全帽,其中戴安全帽的五十人有20人失事,不戴安全帽的有30人,那麼失事率當然是不戴安全帽高。但是,若這個城市大家都十分配合,100個人都戴上安全帽,難道就不會出車禍嗎?對,還是會,這時候戴安全帽的失事率就變成了...100%。戴安全帽的失事率是100%這樣暸嗎。

許多數字都只是表面上,藉由數字可以達成錯覺,也可增加可信度,是許多政客、演辯家常用的手法。

人看到很大的數字,就會一味的認為是絕對的大(這裡指的是非相對的絕對),舉個例子,太陽和地球的距離是1ua,看似沒什麼,換成光要走500秒,這也還好,因為我們不是光無法理解,149597870691公尺,這個數字可能就會讓人頭暈目眩了。所謂的小,也是相同的道理,宇宙多大,垮克多小,都是不真實的數字。

123456789012345678901234567890123456789012345678901234567898123456789012345678901234567890
看似只是很正常的1~10,事實上其中有一組是1234567898,這是某種錯覺...
類似的道理可以做出許多詐欺術...

---980718
在《詭辯術》一書中第45節「統計法」,看到相同概念,得到印證。

2009/06/04

暴力型學習

許多技術性遊戲、競賽、運動,若要長遠穩定成長,皆必須慢慢練習而有耐心。
但若為爆發性成長,在此提供些許建議。
此為「暴力型方法」,例如:籃球,若要達到頂尖,必須穩定的慢慢成長,但若要求在半年內追上某進度,那就必須使用暴力型方法。首先必須擁有少許經驗,對於自身的了解比輸贏更為重要,接下來根據擁有的經驗判斷分析,必須在之中找出強項、優點、特殊技巧,或針對對手的弱點,再加以磨練。用這種方式可以很快的進步,但要達到最頂尖還是得從頭開始。
壞處為,風險大,或許此次判斷錯誤,那麼在短期內是沒有辦法更改從頭來過的,或是分析錯誤,從此便產生極大的弱點等等。
許多市面上之「速成法」,便是利用此方法製成,但評價通常十分兩極化變為這個原因。
通常若對一事還未有接觸而想平步青雲,會比起初學者來的容易。
不管在讀書方式、球類技巧、棋類學習、甚至為人處世,皆可使用此方法,唯一條件是對自身的了解於判斷的準確度。

2009/05/31

所有名詞皆為代名詞

引用自 老子《道德經》:「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有興趣就文意解釋者請自行搜尋。

無名,天地之始。天地萬物一開始是沒有名字的,所有稱呼名詞,皆是人類為了方便溝通,而「強制」加諸於萬物之上。
有名,萬物之母。萬物有了名字後溝通便沒了障礙,萬物得以化生。

所有名詞皆為代名詞,人類並沒有經過萬物同意而稱呼,故稱為「強制」,雖無名,卻才是本質。

一開始,萬物叫什麼呢?
相信許多人小時候常會好奇,為何自己的名字叫做這樣,而不是那樣。如同這般道理,我稱樹為「樹」,是大家皆可理解的,但若稱樹為「草」,名詞變亂了序,但萬物卻還是不變,人類常自以為聰明,以為有能力去命名萬物,其實在稱呼名詞的同時,應抱持著一種尊敬的心態,「樹啊,請允許我稱呼你為樹。」這樣的道理。看似愚蠢,但人類若連這點都不自知,又有何資格對萬物來命名呢?

2009/05/30

愛情原始為結合

以下內容可能太過於現實,而破壞許多人的憧憬,煩請欣賞前做好心理建設,謝謝。

生物的存在皆無法脫離兩大目的:生存與繁衍。人類也不例外。

為何會有「愛情」?佔據人生重要部分的愛情,皆在等著開花結果---結婚生子,那又為何人們非得經過長久的戀愛過程,才能完成繁衍下一代的工作?若在一開始省去其過程而直接交配生子,又有何影響?

人們對動物幾乎都有個普遍的行為認知:求偶是為了繁衍。那麼在人類的世界中,又是什麼為了繁衍而存在?沒錯,就是愛情,也就是說,「求偶」就是人類口中的「愛情」。

求偶的目的是為了能找到正確的對象,愛情亦同,經過長久的磨擦與接觸,多次的分分合合,最終通過試鍊而得到祝福的,當然是那「最正確」的對象。

原始的愛情的存在並非無意義,現代人類只不過是把求偶的過程給扭曲了,真正的目的還是在最後的結合---交配,但針對愛情來多做解釋,不難發現,在戀愛的過程中,其實有許多「步驟」是多餘的。事實上,男人負責的是「播種」的工作,而女人則是負責「孕育」,不難想像,孕育的工作自然比播種來的複雜且艱辛,因為這種緣故,女人通常是選擇的一方,男人播種後餘下的問題只在於道德與良心,但女人卻不能說走就走,因此男人通常追求,女人則慎重的做出選擇。

但在現代社會中,人類不但已脫離生物圈,更有潛能主宰各生物的存在與否,在自稱「萬物之靈」的社會下,人類的愛情已開始變質... 愛情不再是只了繁衍,更包含了慾望與滿足,甚至交配結合已可成為商業行為,對於愛情也產生不同的解釋,一夫多妻制及一夫一妻制更增加社會的不安。身為現代社會人的一員,實無資格對此各種現象提出批評。

2009/05/25

特異功能之激發

有種說法:古代人類有特異功能,是為了避開危險。個人認為其實那並不特異,只是現代人已退化罷了,因為人的安全需求愈來愈容易滿足,在危險之上的注意力也更加的不足夠,這同時也是近年社會意外發生率不斷提高的原因之一。

但此種說法似乎違法達爾文的天演論而接近拉馬克的用進廢退說,事實不然,在現代社會中,有極佳特異功能者只會被認為異類,人類會演化成如今必有其道理,據推測,太過於強大的感應能力,對逃避危險並不有益,甚至於有害,人類便逐漸演化成特異功能減少的原始樣子,在此同時,人類學會用火,安全需求大大被滿足,感應能力也更不需要,便逐漸退化掉而成歷史。

至於有出現過的特異功能,舉例來說:有人可隔空移動物品,或許再過去這種能力被用來移動危險的事物。有人可以騰空浮起,對逃避危險也頗有幫助。
若以人文觀點來講,心眼等相關讀心術名詞,以白話解釋,就是可看透人心的讀心術,在古代紛紛擾擾的人類社會中,爾虞我詐自然是產生此特異功能最好的環境。

在現代人類中,雖只有極少數人可以展現出特異功能,但我認為大部分人都還是有的,應可藉由某種管道的刺激而展現出來,也許是要在極危險的環境,或必須從小於佈滿危險處成長,一但人類可找出激發潛能之管道,人類應可製造更大的突破超越工業革命,將為人類歷史的一大轉捩點。

注意集中處反映慾望

安全匱乏者,擅長察覺危險;喜好自然者,常聽到鳥叫聲;追求錢財者,常聽到掉錢聲;渴望愛情者,容易感應異性目光。

要察覺一個人想要什麼,先觀察他常注意到的東西是什麼。想要對事物的敏感度增加,先開始去在意那件事物。意即為注意集中處反映慾望

若你時常注意某一位異性,很可能在不久之後便有可能會愛上他,就是如此道理,這已牽扯到另一個實驗,暫且不提。因此,若在分手後想忘了另一個人,你便不可時常去注意到他,相對道理。

2009/05/24

宗教足以改變求生信念?

佛教創始於西元前8世紀,印度教西元前6世紀,基督教西元元年,伊斯蘭教西元七世紀。
此為世界前四大宗教,信仰人口極多,若只已有傳誦至今的宗教來看,西元前八世紀最早,至今二十一世紀,前四大宗教全在前八至二十一這約3000年間的前1500年(前八至七),便發展出了四大宗教,以人類歷史如此短的時間,為何在伊斯蘭教出現後的14世紀間未出現更繁盛的宗教信仰?

清末發生於中國的義和團事變,是何種力量使拳民認為自己刀槍不入,足以和外國新式武器對抗而引發八國聯軍?如此無法相信之宗教竟可使信仰者能奮不顧生,去挑戰已理智無法諒解之事?
11至13中世紀間的十字軍東征,又是何種力量使基督教徒可奮不顧生前往收復聖地耶路撒冷?第二次慘敗後竟還有動力繼續前進而製造了八次東征,宗教真有如此強大之力足以改變求生信念?
又試想2003年發生於美國的九一一事件,回教徒竟一改平時和平觀念,而願意劫機犧牲多人性命,只為引起世人關注,想讓原屬於阿拉伯人的聖地回到領土中?

宗教信仰?

根據本我、自我、超我之人格理論,我推測宗教應是可改變本我(代表求生意念及生理需求),增加超我(理想、社會道德標準..)影響人之行為,簡單來說,宗教為一降低本我影響力而提高超我之理念。

至於如何辦到..思考中...

在某處有能量轉換為質量

根據E=MC平方,質能可以互換。

全宇宙觀點:
世界上恆星進行核融合及人類使用核分裂發電皆是在消耗世界上的質量,根據能量不滅,能量並不會無端損失,只轉換成熱能散失,那麼所有散失的熱能又散失何方?
宇宙至少一百億年歲月,質量還未損失完,能量又不斷在散失,故我推測,在某處有能量轉換為質量,意為E=MC平方為一可逆反應。

試著證明:假設質量可轉換為能量,能量不可轉換為質量。那麼所有質量總有消耗殆盡的一天(不論宇宙是否有足夠時間始質量消耗完畢),能量將會充斥於整個宇宙,宇宙也將成未一純粹充斥能量的空間,這使得能量已無存在意義。意謂所有物質終將消失。
從此推論可推測,所謂宇宙誕生前的一團火球只是「能量」,從此之後質量開始轉為能量(正反應),能量同時又變回質量(逆反應),在宇宙誕生前期,正反應極大於逆反應。在轉換為能量的同時,熱能向外逸失,使宇宙不斷膨脹,產生「空間」。

針對宇宙後期會開始收縮或繼續無限膨脹之理論:在宇宙後期此反應因空間不斷增大,能量的結合將會減少,正反應減少,又根據萬有引力定律,轉換後的質量會不斷集中結合,至後期因密度過低的能量,逆反應速率將急遽增加,能量轉換為質量的速率遠大於質量轉換為能量的速率,質量不斷集中、能量不斷減少將使得空間隨著變化而縮小,至最後期,將會形成一無空間可言的「質量」,又瞬間轉為能量回到宇宙誕生之初。故我認為宇宙是會縮小而不是無限膨脹。


在下淺見,純粹用國中生所學到知識判斷推測,無法確保其正確性及參考價值,若有任何想法及意見還請不吝指教,謝謝。

---20100808
在《牛頓》雜誌第34號第44.45頁提到了部分幾乎相同的概念。
以下為引用:「宇宙之始,並沒有任何可稱為物質的東西]。根據目前所瞭解的理論推測,當時的宇宙只是真空,充滿了不明身分的能量。該能量讓宇宙以急遽的速度膨脹,這就是所謂的『暴漲』。但是,暴漲突然結束了。而在此之前讓宇宙急速膨脹的能量,因為E=mc^2而轉換為質量的型態。就這樣,宇宙中誕生了物質。這就是宇宙最早發生的事件,亦即『大霹靂』。如此所產生的物質就是恆星、地球和我們的身體等等。現在連我們從哪裡來,都可以用愛因斯坦的關係是來說明。」